“这东西太贵了,买不起。”
……
这些话,不是孩子听不懂,是他们听懂了,沉默着,内心却开始自责。

他们会在下一次见到喜欢的东西、想玩的地方或者想吃的食物时,会克制自己要学会懂事,学会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把强烈的欲望压在心底。
他们会过度去为对方着想,习惯别人对他有些许付出,他就觉得自己欠别人很多。宁可委屈自己,也要顾及对方的情绪。
毫无主见。
或许,长大后,还会“放飞”自我,当自己有收入时,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消费欲,再也不用压抑自己,以消费来填补儿时的缺憾。
这些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我们可以在孩子面前哭穷,在哭穷后再稍稍延伸一些现实,才是体现哭穷教育的良药。
”这一破玩具,用了我一天的工资。
不过儿子,这玩具肯定有他的特别之处吸引到你。你享受你玩玩具的时光,玩了后,好好学习,爸爸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买更好的玩具。“
你看,是不是听了内心会舒服许多?
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不要让孩子因为精神匮乏而消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