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脑海里,儿时留下的记忆并不是太深刻,就算还记得一些支离破碎的事情,那也是些苍白的。小时候的我不太懂事,想法也不是很多,就是看到小伙伴有好玩的、好吃的,就特别的期盼自己也能拥有,那时候不太理解爸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现在终于明白了,那就是一个字“穷“,父母兜里没钱,如果有一毛钱,父母都会舍得给自己的孩子花的。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以前单身的时候还不太在意这句话的含义,大不了不买、不吃、不用。可随着长大成家、生活过日子,给孩子交钱补课,我终于体会到了穷人的曰子如此之艰辛,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更是万万不能的。
留给我最早记忆的情景是,我们家住在一个两间的小房子里,土墙、麦秆房顶,房子的对面搭个小棚子,农村叫做小锅屋,是做饭用的,那时的我也只能有三、四岁。
听妈妈说我家当时很穷,只有爸爸一个劳动力,那时候还是在生产队里挣公分,公社按每家干活的多少分粮,也就是说我们家只有爸爸一个人下地干活要养活全家四口人。
妈妈身体不好,就在家里弄点手工活,也就挣点盐钱。我姐姐比我大两岁,我俩只是个孩子什么都干不了,却要张着嘴等着要吃。家里也没啥好吃的,多数是玉米面大粗粮,这个都不能保证吃上,还弄得我爸在快过年的前一天四处去借粮。

想到这些真的感觉到喜儿和杨白老家没钱过年的心痛,都是苦命之人,在我家切切实实的上演了。我有时也太不懂事,还哭着要吃别人家的白面细粮,现在恨自己当时真没有出息,太没骨气了。
提及到我的姐姐,她的命运比起我来更是不幸,她的到来并没给家里人带来快乐,由于受重男轻女的影响,出生不久就要被老人家找人送走,听说人就找好了,是北京的一户人家,但最终被我妈妈坚持反对没有带走。可想而知,当时我母亲势单力薄,不知道她一个弱女子是怎么支撑下来的,保护好我姐姐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姐姐第一次出现在我的印象中也是很悲凉的,我清楚的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放学回到家,我和姐姐一起上幼儿园,(上幼儿园不要钱,否则也上不起),由于天气热带些白开水喝,别的小朋友都有小水壶,我和姐姐没有就共用一个半斤装的盐水瓶,就是过去医院打吊瓶用的白玻璃瓶,那是我爸爸打酒用的,没想到被我姐给打碎了。

回家一说这事,爸爸就生气打我姐了,那是真打,我记得当时小姑父也在,吓得我姐直往小姑父身后躲,我也不敢直声,姐姐又往妈妈面前跑,只见妈妈跟着掉眼泪,为了保护我姐姐还被挨了两下,每当我回想起当时的那个场景,我的双眼都是眼泪丝丝的。
到现在我一直在找挨打真正的原因,不就是一个破玻璃瓶吗?再去医院要一个不就行了,至于要打人吗?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瓶子问题,或许那天他由于某件事情生气,或许是“穷极生疯”,借题发挥把火气撒在我姐姐身上了。
只怪姐姐的命不好,托生在一个穷苦的人家,我多么希望我早点长大,能早日出去挣钱经营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