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我一直努力追忆儿时的点点滴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也许过多的它对我来说永远是挥之不去的辛酸,时而也是我在成长道路上的一种激励,自我安慰之余,也让时常浮动的心平淡了很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去记忆曾经有恩与你的人!

回忆起母亲,最早一次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时候,我是在哭闹着的。那是一个晚上,应该是在正月十五前后,别的小朋友都拎着灯笼在外面玩耍,我却没有。
那时不知道听话的我就是哭着要,可谓哭的撕心裂肺,原以为这样会打动妈妈的心也给我买一个,也能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拥有一个小灯笼,感觉属于儿时的快乐。
可是母亲就是不给买,我不懂得做妈妈的无奈,就知道委屈的哭泣,这时候有一个本家的姑奶可能是不忍心看着这么可怜的我,就掏钱为我买一个,我拎着灯笼就不哭了。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情景,妈妈的脸上一定无光,一定为掏不出几角钱给儿子买灯笼而蒙羞,但老人家为了儿子不哭也当着外人面默认了,年少无知的我当时是快乐了,可有谁能感受出母亲却在痛苦着。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里环绕着,每当回想起此事,眼中的泪水就像断了闸似的流躺着。有幸在今年正月的老家见到了姑奶和她的小外孙女,我急切的给了孩子二百,也算心灵深处的一种感激!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很聪明,每次考试都能考双百,但是在上小学三年级时候,得了脑膜炎,而且她这小命是在外公最终抱着试试心理,去了市里医院治疗救过来的。
后来我外公怕母亲上学用脑再犯病,就让她辍学回家了,但是我母亲就拿别人的课本看,汉字她基本都能认识,不过字写的不好看。
可能就是命吧,老天会造弄人,听母亲说,我在一岁多点的时候,有一天也快不行了,去镇里打吊瓶,但是这盐水就是滴不里去,眼瞅着就要翻白眼,医生检查不出来啥病。
我妈就是抱着我不放手,医生就说没办法,让我爸妈抱我去县城看。因为那时通往县城的汽车不是随时都有,只剩下下午3点的了,还得等一段时间。
这时候就有一个好心的老人说,趁着车还没来,你回家试一试吧,在哪个胡同烧点纸钱,如何如何又交待一下,爸妈想想也是,就回家照做了,没成想,半个小时我的脸色就红润过来了,我这小命也是爸妈捡来的。

我一直都很感激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但母亲的一句话曾深深地刺痛了我。
大约我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出远门去给人家干活了,我和我的母亲一起吃午饭,午饭很简单,白开水放几粒米熬的米汤,玉米面馒头,炒的是咸萝卜条。
母亲说,小林,你看咱们家吃的是什么了吗?我点点头,你再看看你床下铺的是什么?铺的是稻草。你看看住的是什么?是土坯墙,这院子连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就咱这个穷家破院的,砸锅卖铁都没人要,你要是上不出来学,自己没有本事,以后你家一辈子都还是这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