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和秉性,这是与生俱来的,可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人和事,这是可以选择的。光鲜亮丽、彬彬有礼永远都选择留在外面,脾气暴躁、遇事抱怨永远都发生在家里。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是不在乎他们的感受,比如说我们和父母伸手要求,从来都不会说一句“谢谢”,看到妻子因为做家务满头大汗,我们从来不会说一句“辛苦了”,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承受我们坏脾气和全部的负面情绪。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控制不了焦虑。随着年龄的递增,很多焦虑开始出现,旧的没有解决,新的已经出现,在恶性循环之下,个人只能选择通过情绪的释放来缓解焦虑,陌生的人不会容忍我们,只有亲密的人才会包容我们,这就导致向亲密之人发脾气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生活习惯。
人生在世,能够守望相助、白头到老的永远都是身边的亲人,对外人可以多一分客气,对家人更要多一份真心,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而且任何人的忍耐度都是有限的,就像是一根橡皮筋,拉扯到一定程度就会断。所以,我们绝不能无底线的伤害每一个爱我们的人,而是应该用对等的爱去回应他们。
周国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一种教养。在我看来,这句话的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对亲近的人好点更是一种情感”。我们不能总是把柔暖的一面留给外人,把冰冷的一面留给家人,更不能因为他们的包容忍耐就肆无忌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