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吐槽,说换季整理衣柜,挑出一大堆旧衣服,丢掉可惜,送人又不好意思。
她妈妈感叹,如果是50年前,这些旧衣服能救好多人的急。
其实,每个中年人,都在娃娃时代,穿过哥哥姐姐或街坊邻居给的旧衣服。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自卑。
穿别人不要的旧衣服,有时会陷入自卑和性别错位。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摆脱低配的人生标签。
01
穿别人的旧衣服,会扭曲消费观
罗拉在家排行老三,直到生下老四弟弟,妈妈才封肚。因为超生,家里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三个女孩只有大姐才有新衣服穿,妈妈为了让衣服能多穿几年,还特意买大一号的。
大姐穿两年后传给二姐,轮到罗拉穿时大概是第五年了。
直到上高中,罗拉还在穿大姐五年前的旧衣服。
罗拉很讨厌别人对她穿的衣服指指点点,更讨厌听同学们谈论与衣服相关的话题。
虽然那时的十八线小镇每年衣服款式变化不大,但眼瞅着同学们穿当季的新衣服,罗拉还是会感到自卑。
直到罗拉上了大学,手上有了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后,才省吃俭用买一些属于自己的新衣服。
大学毕业进入职场的罗拉,只要有同学聚会,就会戏精上身。
为博同学眼球,她必定去买一些同学们买不起的衣服,从来不重样。
后来,柜子里的衣服越来越多,有的衣服也只穿一次,就扔那儿不要了。
这种入不敷出、报复性的买买买,其实就是一种补偿心理。
罗拉补偿的是小时候未被满足的新衣服需求。
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补偿,就成了过度补偿。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自卑是对现状的不满足,是对更高状态的追求。”
过度自卑就会产生无意识的,难以自控的自卑情结。
在自卑情结的驱使下,就会在人前显得比别人更优越,以扭转别人对自己的固有看法。
这时的自卑就演变成了自负。
武志红老师曾说:
“每天都有出风头的欲望、过度表现自我的人,最终都会感到过度疲劳。”
矫枉过正的过度补偿,掩盖的是极度自卑,随之而来的是透支后的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