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后,招办的人在打扑克,我恭恭敬敬地每人叫了声老师,把居委会的证明双手交给一个看上去像领导的人,说:“我想报个名”;谁想他看了我一眼,笑了笑,就一下子扔到地上,他问,小伙子你知道什么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我说:你说我是蛤蟆我承认,但我不是癞蛤蟆,我说我是好蛤蟆,谁想他一下子就发了火,大声责问我,好蛤蟆就能吃上天鹅肉吗?蛤蟆就是蛤蟆!他们又去打扑克去了,我站着等呀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等他们打完了,我又低声下气地说了不知多少好话,还是没人搭理我,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说,老师,我给你磕个头,求你行行好,给我报上名,让我试一试吧……
在霍县报名、体检领上准考证后,我就去了临汾。当时霍县的考场设在临汾一中,高考前一天我就坐火车到了临汾,我是第一次到临汾,又无亲无故,四处打听才找到考场,我不敢在外面住宿,怕睡过头了误了考试的时间,只好就睡在临汾一中的操场边上。
两天考完,又生气,又悲伤。
有些问题就没学过,只能看着试卷干瞪眼,有些是学得不扎实,影影糊糊知道,却答不上,有些题是时间没有掌握好,本来能答上,但还没有答完就被撤了卷,特别是心理素质不强,有的问题过去明明记得很牢,在考场却怎么也想不起,越想不起就越着急,越着急就越想不起来。最糟糕的是在考我自认为最强项的语文时,竟把作文题目“当我唱起国际歌的时候”看成“当我唱起国歌的时候”,一字之差,四十五分就全丢啦,至于我费了千辛万苦的俄语,下来和别人一对答案,最多只能得到五分。
唉,第一次高考就这样收场了。
虽然我本来就是把它当作一次试验,但还是使我想起了阿Q。
又想起了蛤蟆。
我终于站在了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第一次失败使我成为了别人的笑料。
第一次高考,引发了我对高考的思考。
高考究竟考什么?
好像通过答卷考文化知识,其实高考在考决心考你对高考的认识,考你是否知道高考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假如你能闯过高考的炼狱对大多数人来讲,才算具备了走向理想的起码条件;考你有没有信心做个有用的人,做个你所羡慕的那种人;考你有没有决心回报爱着你的人,关心着你的人,期盼着你的人,有没有决心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做点事情;贫家的子女有没有决心改变命运,条件优越家的子女有没有决心开辟更美好的人生,决心是成功的母亲。
高考是考能力,考吃苦精神,考自信心,是啊!美好世界,花季少年,却没有了消闲,没有了浪漫,没有了欢唱,看到的就是那些冰冷的公式,单词、试题、还有哪些也许除了应试而毫无用处的东西,它充斥着你,压抑着你,戏弄着你,折磨着你。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不是一年、二年,如果你能一刻也不减弱自己的努力,如果你能不间断,是把苦吃下,把苦嚼烂,把苦消化,能感到这是一种幸福,如果你能冲满自信去面对难关,成功也许并不太难。有人说高考是科举制度的翻版,但过去科举,每年全国只录取几百名举人、二、三十名进士,其中一名状元,一名榜眼,一名探花。而如今,虽然有人说高考是独木桥,但这个独木桥上每年通过的队伍毕竟是几十万、几百万,浩浩荡荡……
高考也是考学习的方法,虽然前人已归纳出不少基本方法,但理性的原则对个体来讲,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世界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每个人都必须摸索具有个人特色的方法,高考即是战场,战场上就是讲究战术,只有冠军,绝不允许有亚军,亚军那就意味着死亡,正确的战术可以死而后生,正确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高考啊,高考,你可以诅骂它是残酷的,可怕的,沉重的,不公道的,充满弊病的,但在更完美的制度取代它之前,你还是要面对现实,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懒惰、脆弱、得过且过;战胜自己的迟钝、死板,粗枝大叶,以战胜高考来武装自己,武装到每一个细胞,武装到每一分每一秒。
我为自己重新制订了学习计划,调整了外语和其他课的投入比例,只学初中外语,放弃高中外语,以达到45分为目标,以90分的时间和精力使其他四门课均达到85分以上,以强补弱,强项让它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