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英雄就是大山养育的优秀儿女之一。他是原红军铁锤子团七连的政治指导员。
部队有没有战斗力,官兵思想的高度统一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身为基层连队的政工主官,他的责任重于泰山,既要保证胜利又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有多难?他和战友竟然做到了在九十多天的守卫阵地的并肩战斗中零伤亡,堪称奇迹。
在大山中有一户尤姓人家,一生养育了七男三女十个子女,其中把五个儿子送去参军。
解放后从大山中走出去把青春年华贡献给国防的战士百多人,提干的人很少,因为他们的文化达不到提干的要求,立功受奖的人不少。
他们光荣的退伍后,把军功章压在箱底,把部队给他们的荣誉藏在心里,扛着那把锄把被手研磨的发亮的锄头,投入到农业产中、奔走在发家致富的各个行业中。
有个何姓的退伍老兵,住在名叫高溪村的大山深处,服役原新疆军区8O26部队,在部队立功受奖。退伍回乡后他捡拾到陕西铁路局桥梁铺架队会计丢失现金一千六百余元、粮票数百斤如数归还失主。这笔现金在当时可算是巨款,按当时工资收入计算,是一个人五年工资的全部收入。拾金不昧让人称颂,他的事迹被写入县志。
有个任姓的退伍老兵,常年在外务工,用勤劳的双手硬生生的供养出两个大学生,其中一个是研究生。他只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他双手的老茧、 黑黝黝的脸无不说明是用不屈的意志、坚强的信念写出了责任和担当。
这些人都是从十二中这所名不经传的学校先后走出去的。他们一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没有一个违反党纪国法而被查处的,这是大山的骄傲,是大山儿女的自豪。
让人不能忘记的是在大山区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书记,姓叶,笔名叶文,某省作家协会会员、市民协副主席。来到山区工作后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和在艰苦自然环境下生活的山区人民充满了感情,用自己那双不知疲惫的腿走遍了辖区全部自然村,别人都调走了,他仍旧扎根在那片虽然贫穷却充满喜望的热土中。 山里人不畏艰难积极上向,用自己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山里人的憨厚淳朴是他不愿离去的原因之一。他用自己饱含深情笔记录下了山区人民从贫穷落后中一步步走向富裕的全过程。
退休后仍情系大山,在古稀之年多次到山区调研走访他走时仍未走出贫困的部分农户,在老花镜下写了数万字记录山区几十年发展艰苦历程的地情作品《真美神奇XX镇》。
准备送给他深爱的山区人民,激励代代山区人不畏艰苦昂扬上的宝贵精神才富,由于印书的费用过大,自己的退休费无力承担,找到当地政府寻求协助,虽受到热情接待,但最终没有下文!
今天在写这篇散文时略着笔墨,算是代表近万山区人民对老书记、老朋友情系山区人民那份深情的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