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旦完全听哥哥的,弟弟就无法在游戏中活出自己的意志,就会失去了参与感,即使赢了,也体会不到丝毫乐趣。
说到这里,就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桥段:
主角安迪有一次在广播室把门反锁,然后擅自给全监狱的人放起了音乐,即使典狱长命令他开门并停止音乐,他也没有理会,反而是把音乐开得更大声了。


这样做的后果,是安迪要被关禁闭两星期。
看起来这么做毫无益处,但却让被囚禁的人们短暂地感受到了自由。
在音乐想起的那一刻,仿佛人们的意志挣开了监狱的枷锁,能够活出来了。

安迪做了一件“傻事”。
但人生中最值得反复回味的,往往也是傻事,而不是聪明事。
因为聪明事优先考虑的是外界的评价准则、别人的意志,而傻事则是把自己的意志放在了第一位。

如果生命有答案
那就是“把自我活出来”
曾经有调查采访高龄老人,问:你这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得到最多的答案,并不是当年做什么事情失败,而是后悔自己原本喜欢一个人,但没有去追求,以及想做一件事情,但没有去尝试。
换一句话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没能活出自己的意志。
压抑自我核心,会让人变得焦虑。
其中最为强烈的,就是死亡焦虑。
研究发现,一个人年轻时越是压抑自己的想法,后悔的事情就会越多,年老后对于死亡的焦虑也越是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