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昼的河载着光,知北游
听夜行的风,图南走
奔千万里追问一切惊奇眼眸
握满天星河,初心可守
知仁知己,知无涯,如梦初醒
乐山乐水,乐所忧,热泪盈盈
如是生长
尘埃掀起巨浪,不彷徨
时间写成诗两行
花朵灿烂,涌向日光
草木芬芳,回声嘹亮
如是生长
管它野蛮温柔,不绝望
它的浪漫不会遗忘
长山飞雪,行过深深往往
少年桀骜,哪会怕两鬓苍苍如霜
校歌应该怎么写?
我从来都相信,一所学校的文化要靠它自己浑然天成地生长出来。所以,我们的校歌用了三年的时间生长起来。这是一首虽迟但到的,艰难的歌。一首歌能难在哪儿呢?我们说其实在学校文化的这个世界里,校园环创、课程设计、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文化养成都有不同程度的难度,但都可以落地执行。但在我看来,写一首可以传唱的校歌确实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一首校歌,需要把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它的内涵以及学校周围的环境,地理的、人文的通通囊括进去。它还要能为孩子们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沉淀出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包括当下孩子们能感受到的教育影响,以及未来会出现的持续影响。
除此之外,它还会承载一些我们无法言说的召唤感——我们从哪里来?将去向何处?身体里厚植着怎样的千年文明,那些古老的智慧如何与我们对话……都是我们要在歌里呈现的。以诗和歌,以曲调悠扬,以传承的方式给予孩子生命的祝福。我们希望这是一首立足现在,又面向未来的歌。
所以,我们在歌里唱:
看白昼的河载着光 知北游
听夜行的风 图南走
奔千万里追问一切惊奇眼眸
握满天星河 初心可守
在世界之中交往,需要一颗惊奇之心。满怀追问和那种想要水中捉月的烂漫,凭借小小身体里居住着超凡的感官和冒险的勇气抵达万物。思辨教育正是希望延长这种惊奇之心的深度和广度。
知北游,语出《庄子·外篇》,其中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天地致美,游于北。北,不仅是北斗七星的归属,在古时,北也被称作“玄”,玄化无言,玄远之地既是神秘也是期待。我们的学校地处城北,门前是静淌的毗河,城南鼎沸的人声已在此渐渐疏散,我们就在此地和孩子们共守一颗惊奇之心。那“游”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呢?我想大概就是一种适性逍遥吧。“适性”的东西才是最自如的,没有人为他设限,他一无凭借地生长起来,唯一凭借的就是一颗赤子本心,自然而然地要去探索、要向这个世界迫不及待地敞开,不管什么东南西北,所有的“方向”都不能限制他。但是在他“游”的历程中,通过语言、通过行动,他会慢慢在世界之中探寻到一种尺度和一个符合自己生命节奏的方向去奔赴、追寻,那就是理想的样子,他会有属于他的“知北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