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知道此后几十年这部书对万千国人的影响,想来也是无憾的了罢。
这套书开启了我的大学时光,这么些年,一直用其独特的精神价值,鼓舞着我。每逢重大抉择,总会取出来,重温一遍,滋养一番。
上一次通读,是年初刚回成都的前夕,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有的精神力量,就像燃料,也像加油站,能助力我们走很远,也走很久。
说到书里人物对我影响最深的。
想来还是少安吧。虽然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也像少平,对繁华的世界,莫测的远方,以及可能的未来,总有很多的期许,好奇以及欣喜。
但少安的责任,担当,面对爱情的纠葛,遗憾,面对苦难生活的抗争,不屈,还有一次又一次在规则和禁忌边缘的试探。
为了谋生,为了扛在肩上的责任和生活的压力。以及面对事业挫折后的沉默,失意,抓住一丝又一丝的机会,以期逆风翻盘。。。
还活不成少安的模样,但少安的个性,是具备了成事的品质的。
不止一次的想过,少安如果活在改革开放后八九十年代,应该也会是时代的弄潮儿的。
虽然他的认知和学识,文化和见识,也许注定了他会是悲剧性的人物。
那个年代,很多如少安一般敢拼敢干的人,悲剧色彩也甚是浓厚的。比如我们90后听来久远了许多的牟其中,褚时健。。。
滚滚长江东逝水,如电视剧《三国》片尾曲里唱的一般。每一个都在被时代的浪潮,所席卷着前进着的。
央视的董卿说过,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遗憾交织的人生之路,也注定的磨砺不成厚实的品相的。
少平苦,但毕竟一直有在通过知识接受教育,不管是来自学校课堂的,还是朋友田晓霞给的各种报刊杂志,以及原西县图书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