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6氪报道,比亚迪在中国的10大整车生产基地几乎都处于扩大产能状态。主要负责海洋生物系列生产的长沙和常州基地都有增产计划。其中长沙基地新增规划产能为30万辆,加上原有一期产能30万辆,规划产能已经到了一年60万辆的规模。常州基地一期和二期产能均为20万辆每年,二期预计于明年第二季度投产,投产之后每年规划产能可以达到40万辆。
济南、合肥、郑州和深汕也有新增产能,但最晚的规划投产时间也给到了明年三季度,足见需求紧迫。而为了解决海外运输问题,比亚迪计划购买6 8搜7700 CEU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预计从2025年开始陆续交付。
![](http://imgq8.q578.com/ef/0914/057f382590bb547c.jpg)
图:比亚迪制造工厂
其次,还要补上智能化短板。此前比亚迪重点主要是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对自动辅助和智能驾驶领域,涉入不多。王传福曾在股东大会上说,“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比亚迪研究院目前虽拥有千人规模,但研发成果更多是车机系统Dilink。为此比亚迪计划自主研发智能驾驶专用芯片,并且开始招募BSP技术团队,预计最快年底就可以流片。
最后,则是电池供给。今年5月,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拟斥资40亿元向盛新锂能采购锂产品。紧接着,注资5000万成立南宁邕州弗迪电池公司;8月,比亚迪宣布在宜春投资285亿元,建成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矿生产基地项目。
或许觉得还不保险,比亚迪又在非洲寻得6座锂矿并达成收购意向。据东吴证券测算,如果全部开采,这些矿山可以满足2778万辆60度纯电车的生产,意味着比亚迪在未来十几年都不需要为锂短缺担忧。
未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迈入存量博弈阶段,全球汽车产业也到了行业洗牌前夕。越来越多国内车企不仅会加速内卷,也会将目光瞄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但能摘到多少桃子,就各凭本事了。
作者 徐珏
编辑 余堃
运营 陈佳慧
出品 零态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