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经典语录

太行古村落

常驻编辑 经典语录 2022-09-15 邢台县   先贤   城隍庙   永和   太行   西城   驿道   顺德   门楼   院落   大院   路人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民居石门墩,分别雕刻牡丹、荷花和葫芦,分别象征富贵、和睦和福禄。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民居门口墙体所用砖石比院内房屋所用砖石更为整齐规则,垒砌得精巧美观,显示了精致的建筑工艺。王凤摄影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果断迁移村址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崔路商贾大院源于崔路人的富裕和见识,崔路人能走上富裕之路则源于其先人的英明决断和自身的开拓进取、勤劳实干精神。据崔路村的老年人讲,崔路的原村址位于现村址西南,在323省道之南。1404年,刘英、王雄、赵培等人奉明政府诏令,携家人一道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崔路村后,面对经过“靖难之役”烧杀的一片废墟,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认为崔路紧靠顺德到辽县(今左权)古驿道,道南就是西侯兰村,西部、西北部又距太常井(今太子井)河及河西的山岭太近,不利于进一步发展;而东部、东北部却是广阔平坦的荒原。经反复商议,为便于发展,一致决定,自原址向东北迁移四里,将村庄建于荒原的中心;原住户武、于、李三家深感此举有理,遂一并迁到现村址。这一决策,对村民们向四周开荒拓土甚为有利,为尔后崔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崔路人在北南东三个方向开垦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在村西、西北十多华里丘陵地带放牧牛羊,从事畜牧业。此后,崔路人有农家肥可下田,有牲畜可耕地,有羊群可出售,农业收成连年增加,日子日渐殷实。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发展驮运贸易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民居门口的马牛羊雕刻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va0拜客生活常识网

明清和1937年以前的民国时期,顺德府南关店铺如林,商贾如云,日进斗金,富甲一方。从顺德府到左权的古驿道自然是客商往来,铃声叮当。而崔路人自南河洼迁到现址后,虽然大获垦土之便利,但发展并不快,其主要原因在于种田完全是望天收。初步走向富裕的崔路人在和商人的对比中,自知要想发家致富,还需经商贸易搞驮运。最初的吃螃蟹者积累了资本后,勇敢地加入了走西口收购生皮到南关贩卖的商人队伍。无论耕地还是搞驮运,马驴骡等牲畜都是人们的重要帮手和依靠对象,养羊则可以卖皮吃肉发“洋”财。另一方面,在兽医缺乏的情况下,牲畜生病死亡则会带来灾难,不但影响农业收成,甚至使生意半途而废。因此,崔路古民居的门头两侧墙体上常见马、羊雕刻,村内还建有两个供奉马王爷、牛王爷的五圣祠。据《刘公家谱》记载,刘英第五世孙刘天保、刘天佑兄弟二人苦读诗书,知识渊博,富有见解,行动果敢,很有号召力。兄弟俩所做对崔路影响最大的事情,当属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在本村前街创建了五圣祠,并在五圣中尊设了马王爷、牛王爷,使村民能够祈祷繁殖和饲养出更多更好的大牲畜。此庙虽小,却甚合民意,村民亲切地称其为马王爷庙。前街建设五圣祠后,后街住户为了祭祀方便,也建了一座。自此之后,村民充分利用村西北的河滩和山场等天然牧场饲养大牲畜,家家户户都在追求 “三匹骡马一把鞭”的目标。每年秋收一结束,崔路人就成群结队赶着牲畜踏上古驿道,东进西出搞驮运贸易。历经三百多年,到清末民初,这种做法已是大见成效,崔路出现了一批批大大小小的实业家。据刘氏后人讲,刘氏第十三世祖刘可昇在顺德府南关开设永茂昌、永茂盛皮店,他诚信待人,经营有方,治家有道,七代不分家,资金不分散,生意兴盛,父慈子孝、家庭和睦、乐善好施,仁义之风闻于乡里,光绪二十六年(1900),邢台知县为彰其善行,特合众为其挂匾“七世同居”,高悬大门口之上,家族引以为荣。

相关阅读:

  • 无限感慨悲己心,无穷思念畅未来
  • 一场花开,满是风,和正在逝去的流年
  • 徽杭古道游记
  • 逝去的青春
  • 人生,就是不断的对抗虚无
  • 发扬劳动精神
  • 胸中天地宽,苦乐莫计较
  • 鼎桥TD
  • 武夷山:八闽文脉·地理
  • 岳守平原创丨美梦之歌(诗歌)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