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当中最看重气血运行,如果能长期保证身体内血脉通畅、无物质堆积、阴阳平衡,便可实现对健康的养护。但如果做了一些违背机体运行的事情,那么各种健康问题也会随之发生。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养生的经验,以俗言古语的方式流传下来。只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各种各样的养护手段花样翻新,人们便逐渐淡忘了这些经验之谈。
其中有一句“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相信大部分人都没听过,那么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主要涉及哪些养生知识?今天就带你一起探究!
一、“晨不吐口水……”主要牵扯阴阳调和!
中医当中一直认为,人体内存在阴阳两面,二者互相调和,状态保持平衡,机体运行便会按照正常节奏进行。但如果生活中某些行为造成了阴阳失衡,引发气血运行异常,那么健康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体内阴阳想要保持平衡,不仅需要依靠个人体质,包括生活中一些细节,也要格外注意。比如贪凉怕热,经常吹空调,某种程度上就会增加体内阴气,阳气无法抑制阴气,便会引发湿水不化之症,造成淤堵。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所针对的其实就是体内的阳气运行,若不符,阳气便会日渐衰弱。长期下去阴阳失衡,身体出毛病就只是时间问题了。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先说第一句,晨起后吐口水,某种程度上是会造成阳气损耗的。唾液为体内津液的一种,主要源自于肾脏。人在睡觉时,机体获得恢复,肾气便会越发充足,包括唾液,也蕴含着阳气(生病造成的咳痰除外)。
一旦吐出,津液有所损失,就会影响到整体循环。有些人晨起后习惯性吐口水,之后总觉得口渴、烦躁、乏力,甚至食欲减退,就有可能是津液损失造成阴阳失衡所导致的。
接着是第二句,中医当中的精有两层含义。先天之精主要指男性提供的精子,与肾脏状态密不可分,而后天之精主要指一些来源于饮食,后由脏器积极运化得来的,能维持人体精力的一种物质。
但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不易在中午消耗。中午阳光正好,可天然补足阳气,如果在此时发生性行为,或者过分消耗精神,造成机体、神经的疲惫,那么体内阳气就会大量损失。
最后一句就很好理解了,指的是晚上不宜多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