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我的老同学跟我聊天的时候,正巧聊到了他最近碰到的一个很奇怪的病例。整个过程中,听得我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患者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平时学习很优秀,还跳了一级,提前念了初一。在病房里,没事干就喜欢看看课外书,引得一堆大人称赞。
这位小姑娘,身体素质不算很差,从小也没生过什么大病。唯一让家长有点担心的,就是两年前孩子时常会有腹痛。
每次孩子肚子疼,坐在书桌前捂着肚子,家长都觉得奇怪。一开始以为是小姑娘吃坏肚子了,但是腹痛发生的次数太频繁了,跟饮食不洁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腹痛时轻时重,毫无来由,过一夜之后又能自行缓解。小姑娘妈妈在网上搜了搜资料,说这种属于是肠胃痉挛。想要缓解痉挛的话,热敷一下或者吃点解痉挛药物就好了。
这2年以来,只要小姑娘肚子疼,妈妈就会要家庭药箱里拿出来肠胃解痉挛药来给孩子吃,直到来医院的这一次。
这次小姑娘腹痛之后服了药,疼痛反而加剧了,浑身出虚汗,上衣前襟都湿了。妈妈赶紧把孩子带到医院,医生查体后发现:患者下腹部、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
初步诊断,怀疑患者是肠系膜炎症、或者急性胃炎,因为炎症而导致痉挛。做一个胃肠道B超就能看出来。医生每天接诊类似的患者,可太多了。
果不其然,胃肠道彩超似乎也印证了医生的诊断: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医生跟家长解释了一下:这种疾病很常见,尤其是高发于学龄儿童。
听到医生的话,小姑娘妈妈一下子就放下心来了。后续治疗也很简单,安排静脉注射阿莫西林、止痛药去消炎止痛就好了。
可惜,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接受了静脉注射的患者,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疼痛感加剧了。妈妈扶她去上厕所,小姑娘腿软得站不稳,一头栽到了地上,引来了值班医生和护士。
这就意味着患者可能被完全误诊了!之前的治疗不仅毫无作用,还耽误了病情。如果是急症的话,可能是致命的!
是消化道穿孔?还是肠梗阻?可是患者没有腹膜炎体征,排便排气等症状也一切正常,所以可能性不大。
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寄生虫?还是儿童再发性腹痛?很多可能性涌上了年轻医生的心态。事态紧急,不能再犹豫了。他赶紧喊来了副主任---我的老同学。
老同学赶到的时候,也陷入了沉思。儿科病里常见的几种可能性,都一一地被排除了。患者已经疼了很久,都精疲力竭了,各种解痉止痛药都尝试过了,没有效果。
老同学想了想,还是再给患者做了一次查体,发现患者下腹部的正中压痛,似乎有一个小肿块,大小约是4cm 4cm。思索一番之后,他向患者家长提出了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