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数人不知道血小板数值偏高意味着什么,血小板数值偏高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但如果血小板数值过高,就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情了。
血小板数值明显偏高的现象,可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特别是50~60岁的老年人。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数值居高不下需到血液科检查确诊
一般来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会有多部位的出血或(和)血栓病史,做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大于1000×109/L,白细胞计数小于30×109/L,红蛋白正常或减低,但红细胞数不增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脾肿大、骨髓增生等情况。
如果体检中查出血小板增多,还伴有以上的症状,要及时到血液科做骨髓穿刺检查确诊。骨髓穿刺可以查明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血小板减少有危害,血小板增多同样存在危害,而且不容小觑,简单明了,血小板增多对人体危害有四点,如下。
血小板增多对人体的危害
1、脾大血尿
血小板增多症对人们的危害表现在很多方面,约20%的患者都是年轻人,一些患者会因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而血小板增多症会导致人们出现血尿、粘膜瘀斑等情况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也提醒着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要及时来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治疗。
2、血管栓塞
病情严重一些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会有经常性出血并且会反复发作,其中最常见的出血点在胃肠道、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等部位。重症患者会有出血及血栓形成,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导致腹痛、呕吐,其中肺、脑、肾栓塞会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若是此时不及时诊治就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
3、反复出血
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就会有不同的症状,同时人们的表现也是轻重不一,约20%患者是以年轻人为主的,一些患者是因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进行治疗的。病情轻微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就有头昏、乏力;病情严重一些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就会有出血表现;多数出血情况都是自发性的,此时患者们就会有反复发作以胃肠道出血比较多,患者们也有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
4、肢体麻木
中国统计30%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会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而在肢体血管栓塞后患者就会有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红斑性肢痛病等情况;而出现的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还会导致腹痛、呕吐;还要提醒大家肺、脑、肾栓塞也会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血小板高多少时可以确诊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血小板增高是最突出的表现,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血小板正常参数值均为(100—300)×109/L,对于诊断血小板增多症,具体如下: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在600×109/L以上,常常大于1000×109/L,高者可达10000×109/L以上;
2、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多在400~1000×109/L范围内,超过1000×109/L少见;
血小板增多症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者。临床将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两类。
温馨提示:有时单靠血小板计数是不能完全区分血小板的类型的,西医临床医生常常建议行其他检查,如骨髓穿刺等等。而治疗血小板增多症多为化疗药物等,虽然能够控制住病情,但患者需终身用药。中医诊断治疗血小板增多症讲究辨证分型论治,在治疗上能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具体分析,给予辩证施治,也可收到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