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上周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5个节气,从字面上来解释,其实寒露的“寒”就是寒冷的意思,而“露”则表示了在近地面层的水汽会凝结成露水的现象。
寒露过后天气逐渐变凉,此时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地表上阴气(寒气)渐渐占据主导。我们的身体也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开始发生改变,相信大家也能明显感觉到天凉了,薄衣衫换上了外套,甚至北方部分地区的人已经穿上了厚棉袄了!伴随着气温渐降、日照减少,秋之燥气也从初秋时的“温燥”变成了“凉燥”,之前温燥阶段的天气晴朗而干燥,还有夏之余热,而此时寒露节气的凉燥就是燥与寒的结合,寒邪重浊易伤肾气、困脾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极易使人出现怕冷、手脚冰凉、痛经、肌肤干燥、身体重、关节酸疼、大便黏腻、浑身无力、精神疲惫等症状!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跟大家强调要养肺润燥,以增强秋冬调理消瘤的动力,而在进入寒露之后除了养肺润燥之外,这个时候务必还要做好防寒祛湿的养生工作!对于寒淤体质的肌瘤患者来说,身体本就不通畅,寒露时节如果燥气未除同时又遭受寒湿的侵袭,“燥”与“寒”双重夹击之下就会加重身体的淤堵情况,导致身体的症状加重,从而影响到消瘤调理的效果!
一、寒从脚起,防寒先护脚!
前面我们说了,寒露节后,自然界开始明显的阴气多过阳气了,阴气由地下走到地表,这时的气温就开始明显下降了。因为寒气是由地底逐渐向地表增长的,因此,这个时候地表的温度要比空中的更凉一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说“寒露脚不露”的原因,寒露之后防寒祛湿就要从脚先开始!
中医说法中我们人有四根,分别是:耳根、鼻根、乳根、脚根,而这四根的根本就是我们的脚根。按经络学来说,足是阳经之始,阳经之络。我们身体的12条经脉中有6条需要通过足部,即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脚上的穴位也特别多,基本上占全身穴位的三分之一,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也都有相应的投影,不仅如此,我们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现在往往我们很多人的穿衣习惯并不太注重下半身的保暖,似乎下半身是不怕冷,是冻不坏的。比如,现在的人流行穿短裤,穿露脚踝的裤子,特别是还有秋冬季穿露脚后跟的鞋子,不仅是夏天,寒冷的秋冬季也照穿不误,这样一来寒气就极易从脚底侵入体内。因此有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患了风湿疾病,会膝关节疼痛,上个楼梯稍微高一点,就会感觉着膝关节支撑不住,用不上力了;下楼梯则更是困难,下迈的那条腿那膝关节根本就支撑不住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寒淤体质,最终导致各类妇科疾病发生,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与不注重腿脚的保暖、护理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