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到底是他们塑造了文化,还是华润文化过于深厚,而影响了他们,在李欣眼中,华润文化在代代更迭中,形成了一种氛围,“好的风气是占绝对主导和主流的,乱七八糟那些事情肯定也有,但影响范围都是极小的,看到有人犯错,大家的反应就是太傻了、太不值了。”
去年是华润职级问责最多的一年,但对领导班子的评分却大幅提升——“都是基层不记名打的,所以实实在在进步很大,至少说明大家对选人用人、问责奖惩是心服口服的。”王祥明由此觉得未来几年的重塑和发展更有底气了。
未来的华润会怎样呢?最早的华润,形似中国摩根,但摩根却未能免遭分拆的命运——资本一朝风起云涌,也会一朝风雨飘摇;GE也是华润对标学习的对象,这家曾经叱咤风云的多元化巨头崛起于杰克·韦尔奇纵横捭阖的并购发展期,在其担任首席执行官十几年间,GE市值从140亿美元飙涨到6000多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最高,但随着灵魂人物的离场,这家公司也日渐黯然——可见一个人的管理传奇也无法成就一家公司的基业长青。
历经84年风霜岁月,在央企中可谓最具市场化基因的华润,又该何去何从呢?
王祥明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作为央企,华润必须胸怀国之大者,顺应时代变化,明确使命价值。华润又是一家民生企业,所以一定是市场化的,掌舵人也要有市场化意识和竞争意识,否则慢慢的企业就会变了,就不可能把发展的状态和势头延续下去。”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2022年新年献词中,王祥明借用这句诗提醒大家,不能陶醉于一时的成功,要对前路的困难做好充分估计。而他也相信,“世间万物都在变,对企业而言,任何一个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