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要多想办法,咱们看一下周边,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听了陈银朋的话,轩轩、贝贝沿着沙土区转了一圈,发现水龙头下方的柜子里有一根长长的软管,便把软管连上水龙头,河道内的“黄河水”随即哗啦啦流动起来。
“肯动脑筋,还独立解决了问题,真棒!”陈银朋给轩轩、贝贝送去鼓励的掌声。两个小朋友信心倍增,“明天我们还要挖一个黄河的‘几’字弯。”
“游戏化教学,就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陈银朋说,“不同于传统的上课说教,我们在陪伴孩子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观察、记录他们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并在情境教学中帮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开展性格塑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陈银朋是从县直园学习借鉴来的。“参照县直园的上课作息时间安排,我们保证孩子们每天两小时户外游戏活动、1至1.5小时室内游戏活动,改变过去农村幼儿园以上课为主的教学安排。”李海燕介绍,近年来芮城县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改革,在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下,县直幼儿园示范指导,各乡村幼儿园同步推进。
对如何开展游戏化教学,陈银朋坦言,起初自己心里没底。除本园教研活动外,她和同事会定期参加县幼儿北园组织的教研活动,探讨交流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一次参加县幼儿北园开展的幼儿园大班滚筒游戏教学研讨,让陈银朋印象深刻。
在教学视频中,孩子们三五成群被带到滚筒活动区,那里摆放着十几个直径约50厘米的滚筒。从趴在滚筒上,到慢慢蹲在上面,再到站在上面并开始慢慢挪动,游戏设计目标循序渐进。有的胆大的孩子直接站上去走,差点儿摔了跤,有的孩子则蹲在滚筒上面露难色,迟迟不敢动。老师站在一旁因人施教,或提醒他们一步一步来,或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克服困难。
“游戏教学不是完全放任孩子们玩儿,也不是高度控制。教师要认真观察,在孩子们可能遇到困难、游戏停滞,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及时介入。”陈银朋说,通过一次次研讨,大家逐渐加深了认识。
“每月下旬,我们都会围绕特定主题、课程设置,同一体化管理的5个乡村幼儿园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尚艳霞说,县里还和省内外师范院校合作,由对方派专家定期到县直园和乡村幼儿园开展教学指导、研讨交流。
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也在改变。“过去教孩子拼音识字、背古诗,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还会出卷考试,存在‘小学化’教学倾向;现在我们参照县直园的教学评价方式,更侧重在情境教学中培养考察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李海燕说,“比如我们也会教拼音,但更多是引导孩子们制作字母形状的手工作品,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帮助他们轻松记住这个字母。”
芮城县副县长武锐晓介绍,近年来,按照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园要求,芮城县推行城乡课程模式基本一致、上课作息时间基本一致、教研活动基本一致、幼儿评价方式基本一致、每周食谱基本一致的“五个基本一致”,推动城乡保教一体管理,提升乡村幼儿园保教质量。
“开饭啦,开饭啦!”到了午饭时间,小朋友们在陈银朋带领下来到幼儿园食堂,轩轩、贝贝端起碗向记者展示,“肉丝卤面、紫菜蛋花汤,还有小方馍、牛角包,都是我们爱吃的。”在食堂墙面上,张贴着每周餐食菜谱。陈银朋说:“参照县直园的餐食菜谱,我们每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让孩子们都能吃好。”
聚合力
持续开展家长入园体验、亲子互动等活动,多措并举稳定教师队伍,推动形成多方共建合力
“每天大部分时间做游戏,孩子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孩子皮皮在芮城县幼儿北园大王中心幼儿园就读,了解到孩子每天的课程后,大王镇居民谢晋起初有些不理解。
一次亲子互动进校园活动,让谢晋转变了观念:走进大王中心幼儿园,只见废弃啤酒瓶被倒立砌进园内小路,颇具艺术美;路边,印有“化肥”字样的包装袋里塞进棉布,成为孩子们玩户外游戏时叠放的沙包;教学楼楼道内,一筐筐玉米棒在孩子们的创作下,变成了各式手工艺品。幼儿园周边的苹果园、水果冷库、农业种植园也成为孩子们的课堂,他们每个月都会在这里开展户外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