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个个用户纷纷掉入圈套,在社交网络上,吐槽也越来越多,几乎成为一种全民狂欢与娱乐的方式,也因此产生了强大的滚雪球效应——
因吐槽而带动的社交传播越来越广,玩的用户越来越多,无法过关的用户越来越多,话题传播进一步扩大,大量的新用户参与进来,形成一个滚雪球般的增长循环。
此外,该游戏将同一省份的用户自动归入同一代表队,首页展示各省份通关人数和先后排名,“为省争光”的荣誉感激励本身就能营造用户与身边好友的互动,形成你追我赶、互相分享攻略的社交氛围,因此,该游戏形成病毒式传播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再多的分析其实都是马后炮。毕竟,这款小游戏的火爆是出人预料之外的。不过,从过往这种短平快的游戏发展模式来看,过把瘾就死基本是难逃的结局。
在过去,脸萌、魔漫相机、旅行青蛙、《围住神经猫》等等都属于此类——短平快、过于轻量化的玩法很难让用户长期沉迷,并且很容易陷入现象级游戏的困境:价值链短,服务与产品均是浅层次,一招鲜,一波死,用户快速审美疲劳失去兴趣。
但是无论如何,羊了个羊的走红即便止步于明天,它已经成功了。
相对于那些众多默默在小游戏领域耕耘但产品始终无法出圈的同行,羊了个羊可以非常得意的说一句:毕竟曾经红过。
从营收来看,早前有一张关于《羊了个羊》日赚468万的微信广告流水截图被辟谣,但羊了个羊赚了个盆满钵满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由于其核心盈利模式是广告,小程序这样的CPM广告,一万个浏览是二三十块钱,按照6000万人玩过的数据来看,这种拿捏人性的游戏,由于挫败感强烈,人均玩10~15把估计都是保守数字,每一次至少看两个视频,这样算下来,每天的广告费估计至少也在300万上下。
由于这种游戏的代码量与开发难度低,游戏成本低,因此,到今天,羊了个羊早已大赚。
羊了个羊的启示:反直觉、反常规(常识)创新,还有机会
事实上,在互联网发展今天这个饱和阶段的情况下,羊了个羊的出圈爆红在多数人意料之外,也是颇为难得的。
毕竟,今年也许是近十年来互联网最为低潮的一年,各大厂股价狂跌、裁员不断,投资与营收大幅缩水。
这种低潮有互联网红利消褪的因素,有疫情下的经济市场环境因素。但羊了个羊作为一个创业团队,在低迷的互联网环境下开发一款低成本的小游戏,意外走红并大赚,无疑也给了业内一些启发性思路。
最近3~4年来,由于消费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在肉眼可见的消失,大厂的投资逻辑也变了,巨头们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构建生态,流量变现。似乎大家不怎么再提产品创新了。
但从目前羊了个羊意外火爆来看,尽管它遭遇了大量吐槽,但也让人们看到,互联网创业的机会可能依然逃不过“创新”这个亘古不变的增长底层逻辑。
从笔者的思考来看,羊了个羊与今年iPhone14Pro灵动岛的创新有着一些类似点——两者都是一种微创新,都是在借鉴了前人的基础上,用打破常规或常识的微创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也都陷入了抄袭的质疑。
比如羊了个羊在爆火后陷入了在机制上模仿了3 Tiles的抄袭质疑,而苹果灵动岛被指抄袭了安卓手机厂商的打孔屏美化设计,但两者的微创新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