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洋彼岸,对区块链的关注和热情同样高涨,比特币、以太坊、IC0 成了财经媒体每日必报的焦点,生怕自己错过新的内容和潮流。不过在离加密赛场不远的硅谷,媒体的聚光灯却忽视一个看似与区块链毫不沾边的重要人物,他也在这轮牛市里尝到了以太坊起飞的甜头。
从 2016 到 2018 年,英伟达的市值从 140 亿美元增长到了 1750 亿美元,这个硅谷巨头的价值在两年时间里翻了十倍之多,惊掉了所有投资者的下巴。仅 2017 一年,英伟达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 97.14 亿美元,环比增长 40.58%。作为 CEO,黄仁勋对公司的表现十分满意,为此还在自己左臂上搞了一个新的纹身。
乍一看上边的数据,你可能并不会把它与 17 年的以太坊甚至是加密市场扯上关系,但其实仔细观察后,我们就能发现二者之间异常紧密的联系。不夸张地说,17 年的加密牛市,为英伟达带来了相当丰厚可观的回报。

18 年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显卡发布会上展示自己新的「英伟达纹身」,图片源自网络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搞明白,以太坊挖矿和比特币挖矿的不同。
比特币采用的是 SHA-256 加密算法,在挖矿的时候,比拼的是算力。因此为了提高算力,普通的 CPU 和 GPU 并不能满足矿工的竞争需求,专业化程度更高的 ASIC 矿机很快就统治了矿机市场。Vitalik 在看到比特币挖矿的这种恶性竞争后,认为以太坊的 PoW 机制应该允许普通用户通过自己的台式或笔记本电脑就可以进行一定量的挖矿活动,以去除了对中心化矿池的需要。
因此以太坊采用的是 Ethash 加密算法,在挖矿的过程中,需要读取内存并存储 DAG 文件。由于计算机每次读取内存的带宽都是有限的,而现有的设备又很难在这个技术上有突破,所以无论矿工怎么提高算力,挖矿效率都不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也就让以太坊的 PoW 机制有了「抗 ASIC 性」。
加密算法的不同,使得比特币和以太坊在挖矿设备和算力规模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特币的 ASIC 矿机基本被几家厂商垄断,矿工只能从市场上购买,而虽说以太坊的显卡矿机也有专门的厂商生产,但大部分仍然是矿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 DIY,从市场上购买配件然后组装。
也就是说,这个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开发网络,给黄仁勋的显卡销售创造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作为显卡生产的绝对龙头,英伟达是不会错过这块又大又甜的蛋糕的。2017 年,见以太坊交易和挖矿日渐活跃,英伟达是立马针对以太坊挖矿,推出了取消输出接口的 GTX 1060 6GB 显卡,首批供货就是 30 万块,后来甚至停掉了正常带输出显卡的市场供给。年底又有针对性的优化了显卡的性能,推出了 P106、P104 等一系列算力更强、价格更低的专业「矿卡」,这个系列的显卡连 IO 输出接口都没有,用户甚至没法用它来打游戏。
为了抢占挖矿市场的芯片供给,英伟达甚至不惜与自己的头号死敌 AMD 展开密切合作,加速「挖矿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然而,与生产线上的风骚操作相反,英伟达在财务和公关上却极力摆开与以太坊的距离。2017 年 97 亿美元的巨额营收中,55 亿来自游戏营销,占比超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