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最终决定让大家自由选择,坚持区块链不容更改的人们留下来维护和管理原来的以太坊,认同自己的人则接受分叉并修改当前以太坊的安全漏洞。几天后,硬分叉方案公布,超过 85% 的矿工算力支持硬分叉。7 月 20 日,硬分叉成功,以太坊网络和社区被一分为二,有了现在的 Ethereum(ETH)和 Ethereum Classic(ETC)。
后来的事实证明,分叉并没有杀死以太坊,完成分叉后以太坊社区重整旗鼓,很快就回到了正轨。但质疑分叉的人们也没有错,这次分叉的确在以太坊的发展之路上买下了另一枚定时炸弹。
16 年 9 月 19 日,重新振作的以太坊在上海举办了第三次开发者大会 DEVCON-2。此次大会由微软直接赞助,主要讨论了 3 月份网络的一些升级和更新,包括可以让开发者在以太坊上自由创建 dApp 的智能合约,以及后来影响深远的新代币标准——ERC20。ERC20 的到来,为区块链团队发币融资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而它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远远超出了这次与会开发者们的预期。

DEVCON-2 宣传海报,图片源自网络
IC0 之王,成了英伟达的创收功臣
2017 年 5 月 19 日,以太坊价格首次突破 100 美元大关,新一轮加密牛市一触即发。在这轮牛市中,最令人影响深刻的,就是 IC0 的盛行。
IC0(Initial Coin Offering)与股票市场的 IPO(Initial Price Offering)相对应,是早年区块链项目融资的主要方式。在 ERC-20 标准的助力下,以太坊上的 IC0 呈现出雨后春笋之势,为加密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场外资金。在 16 年,以太坊上的 IC0 项目只有数十个,总融资金额不过几万多美元,到了 17 年后,不管是 IC0 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翻了个十几倍。数以百计的区块链项目都借助以太坊的平台来进行融资,在市值排名前 100 的加密项目中,94% 都是建立在以太坊之上的。
狂潮中,以太坊的价格一涨再涨,5 月底,以太坊上线 Huobi 等国内一线交易平台,价格势如破竹般节节攀升,到了年底,市场上 IC0 融资总额超过了 60 亿美元,随之而来的各种乱象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区块链项目发币,就连传统传统互联网以及各种上市公司也要发,发币不仅成了机构融资的渠道,还成了传销骗子的圈钱机器。牛市期间,在媒体刊发一篇介绍 IC0 项目的软文价格达到了 5 万甚至是 10 万,包装 IC0、运营社区、代理投资成了投机者们的财富密码。
尽管如此,IC0 依旧让很多人对智能合约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以太坊的用户也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地址数量从年初的 100 万增长至年底的 1800 万。Vitalik 也从「小 V」晋升成了「V 神」,常常受邀参加国内的各类会议、圆桌以及 AMA。

Vitalik 在中文社区的活动上发表演讲,图片源自网络
同时,以太坊在国内的忠实群体也在不断壮大。除了 Ethfans,ECN、以太坊最大矿池之一 Sparkpool,以及当时国内流行的 imToken 钱包都在持续地为以太坊作出贡献。他们当中有矿工、有交易员,还有早期的「DeFi 传教士」,他们会定期翻译 Vitalik 的文章并在中文社区传播,举办研究以太坊最新主题的线下聚会,甚至帮 Vitalik 解决在微信上的技术问题。又一次,中国社区挑起了以太坊生态发展的大梁,为它提供了安全的算力和充裕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