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国风电“出海”势在必行。
但在2010年华锐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都没有企业敢涉足这一未知领域。
直到2014年,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海上风电0.85元/度的补贴上网电价(比当时的煤电价格高一倍),才调动起了企业做海上风电的积极性。

来源:CWEA,BNEF,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 来源:CWEA,BNEF,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
经过多年追赶,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从企业层面看,过去几年发展最快的,是来自广东的明阳智能。
2017~2021年,明阳智能在海上风电市场的份额分别是3%、6%、24%、25%、26%。
明阳的特点,是非常善于利用区位优势。其针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特殊环境,于2007年成功运行全球首台“抗台风风电机组”;2019年2月,其自主研制的7.25MW抗台风风电机组,刷新了亚洲海上风机最大单机容量纪录。
此外,明阳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2021年,明阳推出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机”成功并网发电。
未来,风电站将逐步走向远海。相比需要把塔桩扎到海底的固定式风机,漂浮式风机显然更适合深海区域。

不同水深下海上风电基础形式 来源:龙源设计公司
海上风电的另一大方向,是低频输电。而这项技术,我国同样跑在了世界最前列。
当前海上风电有2种输送方式,分别是工频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但无论哪一种,都有其硬伤。要么无法应用到远海,要么不够经济。而柔性低频输电,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2022年6月,全球首台低频风电机组,在浙江大陈岛并网发电。而这个项目的供应商,正是当年不敢承接海上项目的金风科技。
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已占风电市场总体的10%左右。在“海陆并进”战略下,中国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风电第一大国;企业层面,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前十名中,超过一半是中国企业,分别是金风、远景、运达、明阳、上海电气、东方电气。
2021年,国内五大风电企业的营收总和,已经达到2351亿元,大风刮来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亿级市场。
从一片空白到世界领先,中国风电跌宕起伏的30年,其实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汽车、船舶等重工业,还是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都走过了“引进国外技术—模仿学习—自主创新”这条必经之路。
而在风电行业中,这条路的意义更重大。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最qq交友软件叫什么核心的因素,就是由“国产化”和“政策”两大法宝带来的度电成本降低。
设备的国产化,能将风电项目成本降低至少40%,这也是王文启、于午铭等老一辈中国风电人执着于国产化的重要原因。
今天的中国,既有平价陆上风电大基地(储备超过100GW),也有东南沿海全面布局的海上风电。
未来的5-10年,将是中国风力发电领域的关键转折。
2021年,中国的发电量为8.1万亿度。其中,火力发电总量为5.8万亿度,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而风电占比仅为火电的十分之一。
在当前国际能源危机鞭策,及我国双碳目标引领下,风电势必将承接更多使命。
这意味着,十年后我国风力发电量规模将是现在的3倍,再加上全球市场的开拓,中国风电的史诗,可以说才好戏刚刚开始。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