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5 年之后:
2015 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 2025》规划,国内工业机器人进一步发展,过去 6 年 CAGR 达到 32.1%,同期全球市场为 9.4%,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增量的 90%以上。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中国市场装机量占比 2010 年超过德国,2011 年超越美国,2013 年超越日本,之后中国始终保持全球最大单一国家市场的地位,并不断拉大领先优势。目前,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在全球的占比超过 40%,其他国家占比都在 15%以下。
疫情发生后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在 2016 和 2017 年维持高位,高峰期同比增速超过 60%。2018 年之后,受制于国际形势和宏观环境,工业机器人产量单月同比增速快速下滑,并从 2018 年 9 月之后进入负增长阶段。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下滑之后,2019Q4 重新转正。
2020年疫情期间,制造业工人受疫情限制较大,促使机器人需求量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长,行业高景气延续至 2021Q2。 2021Q3 至今,由于基数效应、国内局部疫情等因素,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放缓。
参考工业机器人行业上一轮周期的节奏,我们预计今年底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
疫情促使更多行业加速布局机器人。
受2020年疫情影响,企业在疫情期间多次面临用工困难情况,同时进一步暴露了人工产线的缺点,刺激和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的步伐。
疫情在自动化理念方面对制造业从业者的教育意义重大。受疫情期间人工活动限制影响,机器人加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景,除在汽车、电气电子等已被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场景,在光伏、锂电、半导体等领域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目标:政策助力,“十四五”期间机器人密度目标翻倍
中国制造业工业机器密度与全球制造业强国仍存在差距。据 IFR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中,韩国和新加坡位于领先地位,其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过 600 台/万人;日本和德国次之,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过 300 台/万人;美国和部分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密度约 250 台/万人。根据 IFR 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 2018 年为 140 台/万人,2019年 187 台/万人,2020年 246 台/万人,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与美日德韩等制造业强国仍有差距。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工业机器人密度翻倍的目标。2021年12月,工信部等 15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在“十四五”期间:
(1)目标要实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2)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3)到2035年,国内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2025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有望超 150 万台。
据 IFR 统计,2020年中国工厂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约为 78 万台,根据“十四五”工业机器人密度翻番目标,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将到达约 500 台/万人,届时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 150 万台。
考虑机器人损耗及更新换代需求,“十四五”期间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将远超 80 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