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打脸白宫说的,中国人虐待战俘的谣言。
诺尔很嘚瑟地说自己要发大财了,他的名字已经在美国家喻户晓。
后来真成了战俘营里的百万富翁。
有人喜欢写作,比如美国战俘雷奇。
他创办了刊物《走向真理与和平》。
在上面分享一些学习心得。
在当时印刷量不小,影响力扩大到了国外,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份由战俘创办的报刊。
不难看出,战俘营里的奥运会简直就是一个绝佳的黑色幽默故事。
它颠覆了我们对战争的固有印象。
似乎屏蔽了一切炮火,造出了一个乌托邦。
不同国家、信仰、阵营的人,在这里变成了朋友。
以「同志」相称,合唱《国际歌》。
甚至战争结束后,还有21 名美国战俘拒绝遣返,愿意留在中国学习工作。
其中有 2 个美国人永久定居中国。
当我们剥去战争的残酷,意识形态的党同伐异。
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共存。
才越发意识到,人类本性的相通可以战胜差异。
这一层表达,和姜文的《鬼子来了》前大半部有异曲同工之妙。
抗战末期,日本俘虏花屋小三郎,被送到村民马大三家中。
刚开始,在武士道精神的荼毒下,他一心寻死。
但在马大三家这个小小的「战俘营」当中。
花屋却受到了村民们的款待。
他想起了自己在成为战争机器之前,也曾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内心中善的一面被激发。
而马大三同样对这名敌人展露了恻隐之心。
许诺把他杀死,还是下不去手,甚至枪手、刽子手也都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整个过程充满喜剧效果。
当然,幽默只是表层。
正所谓,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乌托邦般的战俘营,终究无法抹平战争的残酷。
就在战俘营里的奥运会进行之时。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
战争持续了 43 天,直到 11 月 25 日才结束。
美军伤亡 5000 人,志愿军伤亡 11500 人。
也就是说,在战俘们参与各项体育赛事时。
耳边的枪炮声从未停止。
即便是战争结束后,一些人也并未重获安宁。
美国战俘回国后,适逢麦卡锡主义盛行。
他们遣返回国后,不能立刻回家。
要先和外界隔绝起来,接受忠诚试验。
战俘营里通过和平大会选出来的首领雷奇。
回国后以通敌罪判处20 年监禁。
就因为他是个黑人,还是积极分子。
至于那拒绝遣返回国的 21 名美国战俘,更是备受污蔑。
美国新闻周刊称他们为「最对不起美国的、最没有原则的、最没尊严的一群人」。
还声称「他们中的一半都是同性恋,而非向往共产主义。」
而落入美军战俘营的中方战俘,遭受了非人待遇。
长期的言语羞辱和虐待,不仅使他们瘦骨嶙峋。
甚至仅在一场莫须有的残酷镇压中,就有31 人死于非命。
他们愤怒地丢掉了美军给的衣服,拿出偷偷藏在怀里的国旗。
这才是「战俘营里的奥运会」最复杂和深刻的改编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