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法庭已经多次公开,梅艳芳立遗嘱和成立信托基金的过程。
他们装聋作哑。
继续拿着梅艳芳的遗产,打着无意义的官司。
他们真的在意梅艳芳吗?
在意那份遗嘱的真相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些年来,他们靠着打官司,已经成功将梅妈的生活费从 7 万增至 20 万。
而这 20 万几乎全数落入梅启明手中。
他拿着梅妈的钱结婚生子,公然跟两个女人一起生活。
每每被舆论围攻。
他总能堂而皇之道:" 是她(梅艳芳)欠我太多。不是我欠她太多!"
这是他的真心话。
因为从小到大,他就是靠着这些的价值观长大。
而这一切都是梅妈造成的。
当世人都在疼惜梅艳芳时,梅艳芳最重视的母亲,却视她为草芥。
得知女儿重病,梅妈最先想到的,是跟媒体表演。
一如那短暂的 40 年人生里,梅妈一直拿着剧本,让梅艳芳往更深处跳。
剧本名是大写的「重男轻女」。
最恐怖的是,这个女人的身份,居然是" 亲生母亲 "。
临别前,梅艳芳曾提过。
她希望用《胭脂扣》里的如梦剧照,作为自己的遗照。
这是她一生最爱的角色。
每个细节折射出来的,都是她自身。
被亲情抛弃。
被爱人欺骗。
堕入风尘,以卖唱为生。
她一生都在追寻。
追逐永世不得的母爱,寻觅那个为她披上嫁衣的男人。
然而,一切都是空的。
她的牺牲,只换来他人的贪婪。
突然想起,那场演技出众的记者会上,梅妈垮着脸、皱着眉、滴下鳄鱼的眼泪。
她像在痛心梅艳芳。
结尾却忍不住露出马脚——
" 有些人说我女儿 4 岁就出来赚钱,试问 4 岁凭什么赚钱,其他人是不知道我怎么挨苦。"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她自己。
她无法共情女儿的苦,也无法理解女儿的选择,更无法明白,梅艳芳曾对她怎样渴望,又怎样绝望。
她只有 " 我我我我我 "。
只有儿子。
而那个千方百计保护她的女儿,已经走了。
她闭上眼睛,告别了这一世的繁华,与这一世的冷遇。
不知道是否有某个时刻,梅妈想到她,涌上的念头里,与爱有关,与钱无染。
而梅启明在某个时刻,会不会为妹妹掉一滴眼泪。
这些,我们没有答案。
只知道,香港女儿已去,追忆她的人,都不是她的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