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第三季
当然还有疫情的影响。以往生意好的时候,老板们觉得没必要去宣传,客人再多也没用,反正也接待不过来。但疫情之后,烧烤店的生意冷了一度,普遍需要被 " 刺激 " 一下。
客观来看,《人生一串》带动被拍摄对象店面生意的力度,是相当可观的。
网友们自发整理出烧烤店打卡地址,上传探店视频,动辄有十几万的播放量。
▲在 B 站,《人生一串》的探店视频播放量动辄十几万
商家们也纷纷将 "《人生一串》拍摄地 " 的字样写进招牌里。被《人生一串》拍摄过的,个个成了网红店。
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声音:烤品味道没节目里呈现的好,《人生一串》肯定是收钱了,给人家拍的宣传片。
陈英杰澄清,《人生一串》在选择拍摄对象时,从未收取分文。
▲《人生一串》多数聚焦于大街小巷的烧烤店,有趣且有味
甚至于,一些来毛遂自荐的烧烤店,他们都没有去拍,就是刻意避免纪录片中掺杂商业目的。之所以会出现食客们觉得口味不佳的情况,是由于店面接待能力不足导致的。
大部分餐饮店面,特别是烧烤店,面积、人手和原材料配备的规模,决定了他的客流量上限。
上限之内,菜品能保持在一定水准,一旦客流量超出限度,菜品质量随之下降。如节目里一位老板说的," 本来有 100 分,人多的时候能做到 80 分就不错了 "。
▲《人生一串》截图
前两天,陈英杰刚刚和在第三集出场过的成都呼吉牧烤肉老板聊过。节目播出后,客流量暴增,他在店里帮忙的老婆 " 天天累得想哭 "。保持住菜品如往日的质量,成为他们在忙碌中耗尽全力勉强维持的工作重心。
" 所以,有时不是烧烤手艺不好,而是客人一下太多了,有的店应付不过来,菜品质量衰减。这是自然的。" 陈英杰说。
▲《人生一串》截图
从这样的角度看,《人生一串》为烧烤店们带来的流量,是可观的利益,同样是可见的压力。面对蜂拥而至的食客,万一出现品质上的严重下滑,对自己的口碑可能是一次反向打击。
张岳明拍摄过的一对烤素菜的父子俩,因为应付不来暴增的客流,觉得 " 满足不了人家,对不起客人们 ",索性不再开张了。
烤串上都是故事
" 当然,我们拍片子的初衷也不是为了给人家宣传 ",陈英杰说。
起初,他们没想过片子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单纯是为了 " 给这一群平常人留下一段影像,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关心、被认可的,老了以后可以给孩子看看 "。
第三季第一集播出后,淄博的烧烤店老板给张岳明发了一条 " 特别正儿八经 " 的微信,写道:看到这个片子之后,觉得自己这几十年的忙活有了价值。
▲《人生一串》第三季中淄博的烧烤店老板
" 这是挺高的赞誉的,你拍的片子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意义。我也很满足,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也有意义。" 张岳明说。这是作为导演感受强烈的时刻。
如一位观众评论的,《人生一串》品尝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五湖四海街头巷尾烧烤摊上的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皆尽。
▲《人生一串》中总会出现许多尽显烟火气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