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移动互联网更是遥远的年代,少女杂志迎来了它最好的十年。
幻梦十年
" 我和我妈去她同事家做客,看到同事读初中的女儿书架上,一排一排全是我们公司的杂志。" 在已经停刊的杂志《飞 · 魔幻》担任过主编的晴子说。
晴子是 2010 年加入魅丽文化的。回忆起纸媒最繁荣的时代,她觉得很自豪," 我表妹那会儿在读初中,经常跟同学吹嘘我,她的同学还拜托她,找我要当时很火的作者的签名。"
不止魅丽文化旗下的杂志,2005 年至 2015 年这十年,少女杂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作者枝枝曾在《花火》等少女杂志刊登过不少稿子。她在采访中回忆,她上初中的时候,最流行的是一些韩流风的杂志,比如《天使 .com》。班里的女生几乎人手一个摘抄本,用来摘抄杂志里的优美句子。
后来,枝枝班里又开始流行《紫色年华》和《爱格》," 那两年,我们班的女同学定时定点去学校门口的书店里蹲新杂志,出新必买,大家还会商量着分别买哪本,然后再互相传阅来看。"
入行十年的杂志编辑阿灯告诉我,她刚做杂志的时候,少女杂志单本当月销量能达到 25 万册,如果分 AB 册,一个月就是 50 万。这个数据还不算巅峰值。
" 那时候每个月收很多读者来信,大家还要给读者写回信,有的读者还会给编辑部寄礼物。" 阿灯说。
和杂志绑定的图书,销量同样称得上传奇。个别在杂志连载的图书,仅首印量就能突破二十万。
独木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者之一。已经从魅丽文化离职的十颜回忆,2016 年,他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独木舟《一粒红尘Ⅱ》全国 14 城签售," 在长沙,全场爆满,读者们拿着横幅和独木舟的牌子,集体大喊‘独木舟我们爱你’。整个会场人多到密不透风。还有现场没得到签名书的读者,当场就哭了。"
独木舟签售会结束后与读者合影 受访者供图
当然,对于这些风靡一时的少女读物,老师和家长就比较恼火了。
作者南街曾为《花火》、《爱格》等少女杂志供稿。和不少作者一样,她的 " 写作梦 " 也源自少女时代藏在桌洞里的那些杂志。
在她的回忆里,当年要看这些书,得和班主任、校领导 " 斗智斗勇 "," 当时,年级主任拿着一摞没收的杂志在大会上痛心疾首地说,就书里写的那些个话,我看了都脸红!"
其实,哪怕是很多曾经的忠实读者,长大后回忆起那些故事,也会尴尬到脚趾抓地。南街笑道:" 给小女生看的东西嘛,有些情节是有点矫情。不过,拜托,那是一个《红苹果乐园》都能成为标杆偶像剧的年代。"
但对于轻视少女杂志的说法,编辑阿灯就不太认可了。她觉得,少女杂志当初能卖得那么好,说明市场需求量够大。而且作为一线编辑,她带过不少作者," 不管是从文笔还是故事立意来评判,她们确实很有才华 "。
2005 到 2015 这十年,少女杂志可谓是 "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变化也在静悄悄地发生:国产电脑以极低的价格铺进千家万户;苹果推出第一代 iPhone,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手机右上角的信号从 2G 变成 3G,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为 4G……
2015 年是个转折点。那一年,《萌芽》官微宣布,《萌芽》由半月刊调整为月刊。新时代来得似乎比想象中更为气势汹汹,连老牌杂志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再见,少女杂志
"2015 年之后,纸媒就慢慢在走下坡路了。"晴子也在采访中提到了这个年份。
" 在那之前,纸媒还算一个风向标,什么类型的故事在纸媒火,小说网站上什么类型的故事就会多。后来逐渐变成小说网站什么火,纸媒就做什么类型的,再后来 IP 大火,纸媒又倾向做可以影视化的小说。" 晴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