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的呆板风格,开始渐渐被成龙、洪金宝、袁和平为代表的喜剧功夫取代。
他们三个大都是京剧武生出身,武打风格上相对接近北派的大开大合。
(洪金宝 灵活的功夫胖子)
南北派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身体条件上的差距。
南方地域相对空间狭小,体格也更精致,四肢躯干相较北方人要短。
因此,南派武术强调近身短打寸劲,迅疾紧凑,注重拳法
北派则刚好相反,空旷间蹿纵跳跃,舒展大方,更注重腿法和兵器。
所以在影视中,北派武术有着天然美观的优势。
(网友自制武打戏)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袁和平。
作为武术指导,他善于根据演员自身的技术风格来扬长避短,通过镜头的切换将演员的优点放大,使镜头里的招式更流畅美观,动静结合。
并且风趣滑稽
当然,袁和平洪金宝依旧不算纯正的北派。
北派是随着李连杰《少林寺》的大爆,才正式进入历史舞台。
上世纪 90 年代,受《少林寺》影响,于承惠、赵文卓、吴京等大量内地北派职业性武术运动员,陆续进入香港电影行业。
舒展大气、潇洒飘逸、花式多样的北派功夫成为武打戏主流。
比如李连杰的拳脚功夫
于承惠的刀剑技巧
他们辅以香港南派武术指导,将各种中国传统武术和器械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那个影视特效还不发达的时代,让我们观众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武打。
真帅气
新世纪之后,更多的特效和威亚登上武打戏舞台。
很多导演开始借助武打戏份,来展示自己的美学风格。
比如李安《卧虎藏龙》竹林里的儒道风范
张艺谋《英雄》四季里的色彩美学
徐克《蜀山传》神魔里的瑰丽想象
很多没有武术功底的演员,也开始能通过短时间的训练 + 后期特效剪辑,把武打戏拍得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