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父母曲解他的意思,说他"是逼他们买房,不管他们死活的白眼狼",然后无情拉黑。
网友说他就是要房子,想啃老,胃口这么大,要求这么多,有手有脚去打工很难吗?
真是心机又贪心的"专业网络乞丐"。
父母在媒体面前"颠倒黑白",他决定起诉,有人说他这是要不到房子气急败坏。
他开直播,倾诉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又有人说"新一代网红即将诞生,这是有高人指点"。
最后他心灰意冷,决定用自己打工攒的钱,最后一次坐飞机去海南散心,果然又激起了新的骂声。
"还是有钱啊,动不动坐飞机还说自己苦,可笑。"
"明明有钱,不用来租房子还去旅游,卖惨立人设装什么可怜。"
连他分享这些年自己努力学习,得到的奖状,都有人骂。
"中专不就是连高中都考不上,拿个奖状很难吗?炫耀自己很优秀?"
这样的评论,在刘学州去世后,很多都已经默默删掉了。
但就算是这样,留下来的恶意,她姐翻都翻不完。
而这些,刘学州自己都能看到,他在遗书里说:
"这几天一直有私信攻击我,骂我......
我承受了太多太多‘心机婊’‘快去死’‘恶心’‘娘炮’等等各种各样的词......"
他只能一次次出来发声明澄清,不是炒作,不是拎不清,不是咄咄逼人要父母买房子。
他只是想要一个家。
但暴力没有停止,舆论没有放过他。
舆论为什么对一个身世凄苦的、只有15岁的少年这么大的恶意?以至于无论他做什么,都有人从各种角度谩骂攻击?
我想来想去,发现根源似乎只有一个:钱。
在他张口找亲生父母要一个落脚的地方瞬间,舆论之口似乎就开始失控了。
他可怜,他悲惨,但你看,他想要房子啊。
于是,在开炮的施暴者眼里,他不再是居无定所的可怜人,转而成了要钱要房子、狮子大开口的白眼狼。
然后轻飘飘地得出结论:果然寻亲是假,利益是真,他好虚伪好贪婪。
一个"钱"字,就把受害者变成"心机婊"。
而那些事实——
这个15岁的男孩经历过被拐卖、成孤儿、被老师猥亵、被周围人霸凌,找到亲生父母还被生父诬陷、被生母拉黑,短暂的一生受尽了苦难……都被轻飘飘地盖过和无声地抹去。
似乎金钱和真情相斥,只要提了"钱",他的痛苦和悲伤不是真心,他的诉求和动机也值得怀疑。
多可笑的逻辑。
但更可笑的是,由此而生的网暴逻辑,简直太过寻常了。
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江歌妈妈是如此。
当年,江歌妈妈要支付长年打官司的巨额费用,还要养年迈的母亲,微薄的积蓄早已无力维持,于是她选择自食其力开网店赚钱。
但一个开网店的动作,招来了漫天的辱骂,无数人涌上来质疑她动机不纯:
封面还放着女儿的遗照,转手就开网店,真有这么困难吗?
消费同情心,自己女儿的人血馒头吃够了吗?
在那些人眼里,她不再是丧女的可怜妈妈,她成了一个吃女儿人血馒头的恶女。
乔任梁的父母也是如此。
乔任梁去世多年后,他的父母想要完成儿子生前的愿望,把他的品牌做起来。
于是,他们的直播间涌来了大同小异的质疑:
亲妈啊,消费过世的儿子。
居然利用他来赚钱,一直吃儿子的人血馒头,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