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名。
一成,不仅成了模范的哥哥,还成了一个"要强的妈"。
他无师自通地成了"家长",也无师自通地构建了兄弟姐妹的亲情。
这份亲情的名字叫:
"天雷都打不散。"
这是剧里给乔家兄弟姐妹的第一个镜头。
一个仰拍。
一成仰头看着塑料棚上的水,水后面还有一片树影;
一个俯拍。
弟弟妹妹围拢过来。
这个镜头,暗示了他们的成长将在未来拧成一股绳。
时光如水,细节如诗。
三丽、四美,小时候没人梳头,俩人就互相梳。
二强,一夜长大被一成撞见……大哥默契地甩给他一条干净裤衩,悄悄把门带上。
也别觉得大哥就没人疼。
懂事的妹妹们成年早,知道大哥要高考,会给他准备补脑的核桃,尽力创造学习备考的环境。
让我们把镜头再拉远,再看看这个家。
仍然有它的破败与拮据。
可天晴时,门上的玻璃、旁边的窗户,都被光灌了个透。
围墙内,弱小的孩子们像墙上的植物。
他们天生地养,又彼此依靠。
扛过了吹进墙头的大风大雨。
一成,你从来都是怕欠别人的情。可是人这一辈子,哪能真的孤独到老,谁也不求,谁也不靠呢?生而为人,本来就是要吃尽千辛万苦,身边有人相互帮衬照应,彼此扶持,是福气。
丁家
一个数据。
去年国产剧,一共有1049部。
而过8分的,不过10部。
其中,就有一部收视平淡、评分却坚定的《您好,母亲大人》,8.2。
年初,逆袭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的《你好,李焕英》,让人记住了贾玲的母亲。
去年10月这部《您好,母亲大人》,让人记住了江苏江城的丁碧云。
剧,改编自作家不良生在母亲去世后,在豆瓣记录的小事集:
《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
不需要煽情,因为母亲仿佛流水账的细节,自带深情。
你炖鲫鱼汤时应该加冷水而不是开水,用水壶煮鸡蛋之后烧开的热水要赶紧灌注到水瓶里留着晚上洗漱用,洗衣服时应该舀几勺洗衣粉或倒多少洗衣液,晾晒T恤衫时不要将衣架从领口硬塞进去而要从腰圈套上去才不会撑垮领口,梳洗台上牙膏牙刷的摆放位置,换季时如何储藏洗净晾干的衣物,暴晒后的棉胎应该等热气散去之后再封紧扎好收进储物柜,折叠衬衫和毛衣的手法,每晚临睡前打开一盏微渺的节能夜灯……
这些细节,组成了丁家母子的30年。
母亲丁碧云,中学辍学,跟着镇上老裁缝学手艺。
她原本以为,和阔绰男友结了婚,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没想到,孩子出生3年,老公就成了酗酒打牌的无赖,还和饭店里的女帮工搞在一起。
丁碧云也是个倔脾气,立马净身出户,给儿子改了姓。
所以,丁家=丁碧云+丁小军。
单亲家庭的生活从来不易,更何况,这位母亲连房子都没有。
他们住过苏北农村,丁小军的外婆家;
住过镇上60块一个月的小单间,厨房还是露天的。
"家"总是变,生活总是漂泊。
但怪了,家的味道,一直留着。
它是过年时,电视里赵本山和范伟的春晚小品。
是过冬时,暖被窝用的热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