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尽处,我来到你的面前,你将看见我的伤痕,你会知晓我曾受伤,也曾痊愈。
——泰戈尔
作 者:阿瑾
来 源 :十点读书会(ID:sdclass)
15 岁寻亲少年刘学州离世的消息,戳痛了所有人的心。
当这个孩子选择 " 归于大海 ",结束年仅 15 岁的生命时,人们才发现,他短暂的人生里竟刻满了命运的决绝和无情。
就在这时候,男星马天宇发声了。
他,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发声的公众人物。
但对喷子而言,他们找到了下一个目标。
开始骂马天宇蹭热度,吃人血馒头。
关于网暴,已不想再多说。
这次,只想聊一聊马天宇。
看完他的经历会发现,他的人生巧合地和这个离世的 15 岁少年重叠了:
目睹至亲离世;
遭受网络暴力。
他是那个淋过雨的人。
多年过去,他也想为这个有类似遭遇的孩子撑把伞。
作为演员和歌手的马天宇,几乎很少炒作,也没什么话题。
20 岁出道至今,在圈内一直不温不火。
但即便不关注他,你也应该听过他的那首红遍大街小巷的《该死的温柔》。
在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还未普及的年代,这首歌曾成为无数人的青春。
当年不仅霸占音乐榜单首位,甚至被选入汉语教材《通过唱歌记住中国话》。
马天宇从此一炮而红。
但少有人知,这个长相清秀,待人温和的男孩,曾在荆棘中忍受过怎样的疼痛。
" 惨 " 这个字,并不足以形容。
和 4 岁失去双亲的刘学州一样,马天宇 5 岁那年也曾眼睁睁看着母亲离世。
只是和刘学州经历不同的是,马天宇的母亲离世并非意外。
马天宇出身一个农村的八口之家。
家境贫寒不说,上面还有 2 个姐姐,下面是 1 个弟弟。
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而父亲却酗酒欠债。
年迈的爷爷奶奶,也是风烛残年,拖着病躯。
他的原生家庭,几乎汇集了所有悲剧主人公的遭遇。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在很平常的一天,妈妈让马天宇去买安眠药,剩下的钱可以买一盒巧克力吃。
小小年纪的马天宇并不知道安眠药是什么,他只是想吃到那块巧克力。
随后,妈妈带着马天宇一起服了药。
但马天宇只是睡着了,妈妈却永远离开了。
第二天,便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
有亲戚上门送月饼,马天宇怎么也叫不醒妈妈。
那时候,妈妈身上已经凉透了。
然而,5 岁的他还太小,懵懂到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而当他看着越来越多的土将妈妈的身体掩埋时,他才在坟前害怕地放声大哭。
从此,他失去妈妈,也不再过中秋节。
每年,别人家欢喜团圆的这天,总会唤起马天宇内心无法释怀的痛。
他会在母亲的忌日独自拿上工具,到坟头上除除杂草。
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马天宇说道:
" 如果我当时没有那么想吃那块巧克力,或许我还是个有妈妈的孩子。"
这个找不到妈妈自杀缘由的孩子,宁愿把所有的责任背在自己身上。
每次提起,都是无法言说的痛和愧疚。
往后的许多年,马天宇只靠着一张照片延续着自己对妈妈的记忆。
可后来,连这张照片都不知道被谁弄丢了。
仅存的唯一念想,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