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偶内部,大家在前辈爆款划定的舒适区中敷衍求稳,复制与自我复制,使得古偶剧越发面目雷同。
另一方面,正如现代背景的甜宠剧为了寻求变化以及突破圈层频频向职业剧 " 伸出魔爪 ",古偶与其他古装子类的边界也越发模糊。仙侠武侠、历史权谋,一些本不一定要甜宠偶像化的类型多少都走向了甜宠偶像化,并凭营销手段镀金刷屏,也加剧了大众层面对古偶的不满。
古偶的 " 差不多 ",谁之过?
此一时彼一时,古装大女主剧风光时,连大花章子怡都下场跟风。然而时至今日,播出限额、信誉透支、内容瓶颈……种种原因导致古偶项目 " 贬值 ",许多有能力的制作公司、艺人纷纷流向其他类型,比方说年代剧、家庭剧。
古偶则逐渐出现了层次分明的情况。一端是为数不多继续沿用大 IP、小鲜肉模式的 "S+ 古偶 ",另一端是古风小甜剧。后者成本低、快消化,情节不在乎套路、甚至越套路越好,演员也不要求大咖,充分吸纳新人以及再就业的秀人。前者则依然能够得到平台充分的资源喂养,能把古装 " 王者 " 们暂时拉回来。
然而,随着去年起 85 生花回流拍摄的一批大古偶相继揭开神秘面纱,事实证明:他们并没能挽救赖以成名的古偶,反而是这些作品的差评令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雪上加霜。杨幂、陈伟霆的《斛珠夫人》如此,李易峰的《镜双城》也不例外。
为何这届古偶如此难带?
从源头上来说,网络小说本就高度类型化,跟风情况比影视圈有过之而无不及。网文深度用户可能会循着一类喜欢的设定精准找文、看文,观众却不一定能够接受同一类设定来回霸屏。
比方说,活泼女徒弟与禁欲男师父之间的虐恋,观众最熟悉的可能是早些年的《花千骨》,去年《斛珠夫人》又玩一次,今年《重紫》等新剧还要接着玩。
其次,由于影视剧的开发流程比较漫长,小说与改编剧之间往往有个几年的时间差。许多在连载时引领潮流的小说,改编剧出来时已经有其他剧抢跑。或者已与当下观众的口味截然不同,比如把女主设定得过于卑微、或者台词略显中二。
书粉与观众之间,大多数片方会选择后者,而且是以一种堪称懒惰的方式——不管原著如何,硬往同一个模子里塞。
《镜双城》小说出版于 2008 年,男主角苏摹是一名背负仇恨的鲛人少年,刻意破坏了女主角白璎成为空桑太子妃、继承神力的资格,在后者跳塔自尽之后才发现自己对她生情。
主角之间的情爱纠葛不能说没有张力,空桑与鲛人们之间的压迫反抗也不能说没有思考,然而,这些在改编剧中都被严重削弱,最终看起来与一般仙侠恋爱无异。男女主第一集就来了个怀中抱妹杀、慢镜头对视,按头一见钟情。
制作环节也同样懒惰。《镜双城》就再次示范了什么叫流水线:场景、道具塑料感极强;滤镜模糊惨白,衣服看不出花纹,人脸看不出棱角;男主配音是(应该已经不用再介绍的)姜广涛,主题曲则由周深、毛不易、张碧晨老几位包办。
2021 年被屡屡提及的滤镜问题,正是古偶在制作上糊弄赶工的一个缩影。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光影是相当重要的,好的打光能够帮助讲故事,也能为演员扬长避短。在前期对光影没有设计的情况下,全靠后期磨皮是难以补救的,而且效果越重越不自然。
常年斗智斗勇之下,粉丝大多娴熟于为素材 " 去雾 " 提升质感,二创物料(站姐图、修图、短视频剪辑……)与正片越来越像是卖家秀与买家秀。但对于路人观众来说,又出现了诈骗式安利的烦恼。
古偶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