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算没有大突破,至少可以尊重原著,诚意制作,减少硬伤。比方说,《琉璃》在开播之前并没有很多人看好,十生十世听起来像是一堆三生三世之后的通货膨胀,身世不凡、不通情爱的女主也充满了各种熟悉的既视感。不过,主演两人的身形与身手相当尊重仙侠剧,一个施法好看、一个吐血好看,服化、特效也不拉胯,甚至为欢瑞赚了一波好评。
二,在视听包装上突破,比方说鼓励演员用原声台词、在 OST、服化道上多花心思做不同的设计,提升画面质感等。
事实上,每种被斥之为滥用的美术风格,几乎都是曾经的突破者。于正式 " 莫兰迪色 " 去年被吐槽为丧葬风,但在 2018 年,《延禧攻略》的好评也由它参与造就。同理,水墨风在《花千骨》中首次出现时也是市场上的独一份,只不过如今不止被滥用,还蔓延到了非奇幻类的作品中。
去年的《周生如故》在市场上留有姓名,一方面是在一片工业糖精中反向操作,敢于做 BE 结局。另一方面,其色调、质感也与市面上大部分古偶剧拉开差距,光影比较自然。
女主角白鹿的仙侠新剧《长月烬明》凭借定妆造型登上过热搜,号称 " 敦煌风 "。虽然有点令人联想到网游,但总算有了些繁琐变化。
三,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在故事主题上有所创新。反正仙侠奇幻再大的世界观都放不开手脚还原,披着宏大叙事、内里却格局狭小,何不回到地上来,以切实可感的历史、职业或者日常生活来填充血肉细节,争取观众共鸣。
历史的,如《大宋少年志》,这部剧里的 " 天下 " 就比大部分仙侠剧中的 " 苍生 " 有实感得多。职业的,如加入刑侦与职场元素的《御赐小仵作》,还有美食剧《花间提壶方大厨》《人间烟火花小厨》系列,都在浩如烟海的中小甜宠剧中跑成了黑马。
靠近日常生活的,如《赘婿》。《赘婿》作为一部男频穿越文免不了 YY,写到后来男主的事迹可谓遍布山野朝堂。片方在改剧时有意控制,将其定位为一部春节档的轻喜剧,专注家宅之内以及经商,最终也顶着负面预期取得了好成绩。
其实网文中早有类似趋势。在读者更新换代的情况下,仙侠玄幻也早不止于逆天改命那一套,而是出现了着眼于微处,或者走沙雕轻喜剧风格的作品,主角穿越之后只想安稳 " 苟住 "。2021 年刚刚完结、在起点屡创纪录的《大奉打更人》就构造了一个低武背景的仙侠世界,主角凭之前的刑侦知识在其中探案,被起点主编北河评价为既有史诗感,又有日常性。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古装题材的亲近可能是每个中国观众的本能,以正确方式打开的古偶剧所能够提供的体验——养眼、从现实的抽离感、更加极致多变的人设与情感关系,也不是轻易能够替代的。因此观众总体来说,对古偶的态度可能还是殷切期盼、怒其不争,不会真的一脚踹开。
前有包容的观众,后有微短剧、古风国漫、综艺 " 虎视眈眈 ",古偶剧的创作者们也当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