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仍没留住。
图源:《过年》
要还债,她只能更努力地去接演出。
可就在她去演出的时候,第二任丈夫盛弘也突发心脏病离世了。
青年丧夫,中年丧女,欠了外债,又因为常年在戏班学习、表演而落下了一身病根 ……
多年后,有人在采访里问起来,她只笑着说了一句:
「有天大的事反正得过去,难道(人的)一生都那么平坦么,不会吧,有我也不管那些,睡一觉就完了 ……」
图源:《穿越经典》
对当时的赵丽蓉来说,若有药能治愈这些伤痛,那药该叫,「舞台」。
若有药,仍叫舞台
每日为了舞台排练虽然辛苦,但至少还能苦中作乐。
对赵丽蓉来讲,算是一种短暂的解脱。
若是一日日闷在家里,便只有冰冷的屋子和处理不完的琐事。
图源:赵丽蓉唱小虎队的《爱》
赵丽蓉也的确像是为了舞台而生的。
1928 年出生的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父母亲怜爱她,就干脆取了一个乳名叫「老爱」。
那时,一大家子人正因为逃难跑去了关外,全靠她父亲赵秉忠理发的手艺,勉强维持着生计。
说来也巧,「老爱」出生后的那段时间,赵家的店里常常会迎来一位长相秀美的姑娘,穿着朴实但自带一番气质。
她不是别人,正是恰巧随着戏社到当地演出的评剧名旦芙蓉花。
芙蓉花来了店里几次,见赵秉忠为人老实,理发化妆的手艺也扎实,辛辛苦苦拉扯一大家子不容易,就推荐他做了戏院的妆容师傅。
就这样,「老爱」被母亲抱着在戏班的后台扎了根。
图源:《西游记》
一岁多的时候,戏社发现缺一个小演员来演戏里的 " 彩娃子 ",找不到人,最后干脆就抱着小小的「老爱」上了台。
台下观众乌压压一大片,结果「老爱」上了台,不仅没哭,反倒开心地笑了起来。
芙蓉花看见,演完戏直说:" 这孩子该在舞台上,天生就有戏缘,不如跟着一起学戏吧?"
「老爱」自己也爱学评剧,比起学堂里不停背诵的诗词课文,她更喜欢带着音调哼鸣的唱词。
一开始是戏班里的演员们带教,到 12 岁那年,芙蓉花给「老爱」和她的哥哥、姐姐们请了专门的老师。
她又从自己的名字里面拿出了一个字,为「老爱」取了正式的名字。
「老爱」终于成了那个更被人熟知的「赵丽蓉」。
图源:《孝子贤孙伺候着》
她有天赋,也刻苦,戏自然学得扎实。
换了旁人,若戏唱得不错,也许会一门心思想着当主演,成名角。
但赵丽蓉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戏份多少的问题,她呆在主角的身边,当着那个极为妥帖的绿叶。
图源:豆瓣
她常常能抻出日常生活里出现的一缕神采,恰到好处地添进戏里当 " 彩蛋 "。
去香港演出,对接方带着剧团去水族公园看了一场海豚表演。
赵丽蓉看见海豚做鼓掌状,不停拍打着鱼鳍,觉得煞是可爱。
等晚上演《花为媒》的时候,她顺势就把这个动作添进去了。
观众们看着觉得亲切熟悉,一时间,笑个不停。
见微知著,赵丽蓉定是能在这舞台上成角儿的。
老百姓的艺术家
老百姓爱看她的戏,因为赵丽蓉的戏里有他们的生活。
赵丽蓉也喜欢和观众呆在一起,她总是说:「我见着你们总觉得格外亲。」
这话,成名前她这样讲。
成名后,她也依然这样做。
图源:《大师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