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剧照 图据片方
《四海》则造成很明显的口碑撕裂:有一部分偏好文艺的观众仍然给电影打出高分,他们喜欢电影里那股悲凉的情绪,即一个年轻人梦想被现实打碎,失去了友情、失去了爱情。更多的小镇青年与普通观众,给电影打出差评,因为《四海》中的小镇青年彻底失去了 " 实 " 而走向了 " 虚 ",观众很难从角色身上获得共情。
比如《乘风破浪》和《四海》都有 " 帮派 ",但前者里的 " 正太帮 " 是落后于时代的存在,他们以为囤 BB 机可以发财,这个发财梦折射了小镇青年的不合时宜,它的幻灭可以让观众心有戚戚。《四海》里,小镇青年的帮派是摩托帮。跟四轮汽车相比,摩托车与其说 " 过时 " 了,毋宁说变成小众趣味了。一个配置好的摩托得好几万、甚至几十万,更多是一些大明星和有钱人在玩,哪里是小镇青年玩得起的?作为赛车手,韩寒爱车,爱汽车也爱摩托,所以摩托成了电影中一个重要元素,也成为小镇青年的一个标签。只不过韩寒遗忘了,小镇里的摩托更多是用来开摩的(载客),而非奢侈的 " 兴趣 "。这摩托帮,观众一看就觉得假,也很难有代入感。
《四海》剧照 图据片方
之后吴仁耀、周欢颂在广州讨生活,这是观众非常熟悉的生活体验。电影就对导演的现实主义创作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须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才会有共鸣。但韩寒呈现的依然是忧伤的调调,而非忧伤的现实,大部分观众只觉得 " 悬浮 "。
总而言之,《四海》的失手之于韩寒来说,是一次代价昂贵的教训。韩寒该明白了:电影是叙事的艺术,当叙事的根基不稳,一味贩卖情绪、风格或某种调调,很难赢得大众的认可。
红星新闻特约文化评论员 曾于里
原标题:《《四海》口碑不佳,这次韩寒是怎么失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