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去年,今年的春节档实在不景气。
贺岁片阵容,是熟悉的配方,主旋律加喜剧。主旋律排头兵《长津湖之水门桥》毫无悬念冲在票房榜第一,曾备受期待的《奇迹》《四海》票房不达预期,不缺席的 " 开心麻花 " 成为小型黑马。
而张艺谋的《狙击手》,评分最高,却因营销乏力、排片惨淡,刚刚艰难破 2 亿。这位曾 5 次斩获贺岁档冠军的老将,也要靠冬奥会开幕式的热度来弥补营销短板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我们回首与中国贺岁片有关的四十年,就会发现,一切都已在悄无声息中,天翻地覆。
中国贺岁片,起于 " 东方好莱坞 " 香港,要从成龙说起。
1979 年,是嘉禾电影公司失去李小龙的第六年。
25 岁的成龙已初试锋芒,拍了《醉拳》和《笑拳怪招》,拿下当年票房冠军。
两大巨头,嘉禾和邵氏,分别出价 420 万和 500 万港币,争抢这第二条龙。
这不是小数目,要知道,成龙拍《笑拳怪招》不过拿了六千块片酬。
最后,成龙选择了出价更少但自由度更高的嘉禾,他只想创新。
第二年,不负众望,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师弟出马》,收 1000 万票房,打破香港纪录。
这部片子上映于小年,以舞狮做海报,是华语电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 贺岁片 "。
在此之前,中国人过年不看电影。
花开两枝。当时的 " 第一代喜剧之王 " 许冠文迎头赶上,在第二年、第三年分别拍出《摩登保镖》和《最佳拍档》,用同样的档期,两次刷新票房纪录。
许家三兄弟
香港贺岁片市场中,动作片和喜剧片两雄分立的格局,就此奠定。
只是后来,和成龙抢票房冠军的,变成了周星驰。
从 1991 年到 1999 年,周星驰和成龙连续 9 年在贺岁档相遇。这也是香港电影最后的光辉岁月。
大部分时候,是成龙赢。周星驰赢的两次,是 1992 年的《家有喜事》,和 1999 年的《喜剧之王》。
80 年代末,顶级明星拍贺岁片,几乎成为人气试金石。新艺城老板黄百鸣,打算纠集一众明星,再战 92 年贺岁档。他想拍的,是一个三兄弟合家欢爱情喜剧。
周润发没有档期,林子祥在美国房子着了火,郑裕玲也告假,折腾一圈,定下来的只有男一号张国荣。
黄只好去敲周星驰。这位当下红得发紫的星爷,当年在 TVB 屈尊当少儿节目主持时,曾去新艺城面试,被拒之门外。
周星驰开出八百万天价,黄百鸣认宰。
众星凑在一起拍了 13 天,就有了这部贺岁片史上的扛鼎之作。
上映前半个月,一天凌晨,数名持枪歹徒闯进东方冲印公司,抢走了《家有喜事》的三盒胶片。好在他们抢走的只是 NG 镜头。这场震惊香港的 " 抢菲林 " 事件,也让电影更火了。
孕育《家有喜事》的 1992 年,是香港电影的巅峰一年。总票房超过 15 亿,这个数字,是内地十年后都没能赶上的。这一年,也是 " 周星驰年 ",年度票房前 15,他就占了 7 个。
黄金时代,是王不见王,到没落处,王也会联手。1999 年,周星驰和成龙互相客串对方的贺岁片,成龙在《喜剧之王》里演一个龙套演员,周星驰在《玻璃樽》里演一个警察。
此后,二人淡出贺岁片市场,电影市场全面向内地转移。
内地贺岁片的崛起,还要从成龙和周星驰的另一次对决说起。
周星驰输得最惨的一次,1995 年。
前一年,他成立彩星电影公司,投资 4500 万拍《大话西游》。
结果两部《大话西游》在春节档上映后,双双扑街。两部加起来,不如成龙一部投资 400 万的《红番区》卖得多。这次失败,直接导致彩星关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