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王濛出奇地成为高频词汇,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其他网络客户端,几乎每天都会被她的名字刷屏。
她被称为 " 短道场上不可战胜的霸主,又是教练难以管教的顽徒 "。
2022 年 2 月 5 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得混合团体 2000 米接力赛冠军后,她先是以 " 唠嗑式 " 解说连上 7 次热搜,之后又因 " 力挺安贤洙 "、" 把武大靖踢出直播间 " 等话题,陆续登上热搜排行榜。
" 我的眼睛就是尺,肯定赢了。" 在观看赛场直播的解说间,王濛站起身,手舞足蹈着,以一口自带幽默属性的东北话,解说这场紧张赛事。
而一向以足坛名嘴著称的黄健翔,则被夺去了光环,默默担任起捧哏的角色。
网友喊话," 请把王濛焊死在解说台。"
1992 年,8 岁的王濛在一次立定跳远中,取得 2.05 米的好成绩,这一数据远远超出同龄的男孩和女孩。
8 年后,16 岁的她在全国九运会的短道速滑 1500 米决赛中,荣获第三名,摘得铜牌。也因此,她被更多的专业人士看到,得以调至国家队。
入队两年,王濛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荣获了女子 500 米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世锦赛冠军。
之后,属于她的 " 濛时代 " 徐徐展开。
短道速滑赛场上的一代传奇,就这样闯入公众视野。
1984 年 7 月 9 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煤矿工人王春江家又添了个女儿,他们给她取名王濛。
王濛打小就一头短发,爱和男孩儿们玩在一起,枪剑、棍棒等玩具,陪伴着她走过童年。
这些喜好,全都有来自父亲的支持。王春江喜欢儿子,家里却只有两个女儿,因此,他把对儿子的期盼,悉数寄托在小女儿王濛身上。
他叫她 " 老儿子 ",纵容王濛玩男孩钟爱的娱乐项目,反倒对大女儿买布娃娃的行为,表现出冷淡的神情。在父亲的宠爱下,王濛无忧无虑地成长。
小时候,王濛淘气,时常在课堂上坐不住。通常是前半节课在听讲,后半节课就在位子上自己玩自己的。尽管不爱学习,她的成绩也依然较为优异,这成为她一直津津乐道的一件往事。
王濛活跃、好动,曾因沉迷《少林寺》而喜欢上武术,家里人打算将她送去少林寺习武,后来因学费高昂而不得不作罢。
那些年,《西游记》也成为王濛最爱看的其中一部剧,她对孙悟空能够上天入地的高强本领心生向往,为了模仿剧中人物,小王濛把家中电视机上的天线撅掉,当作金箍棒拿在手里把玩。
老电视机上的天线可以伸缩,她将它藏在袖口,用力一甩,就仿佛变出一根金箍棒来。那一刻,王濛便得以化身除恶扬善的孙行者。
类似的乐趣,填满了她的孩提时代。
有一次家里盖房子,王濛便和工匠们凑热闹,和水泥、上房顶,玩得不亦乐乎。多年后的采访中,王春江将女儿当时的行为戏称作 " 上房揭瓦 ",甚至还要去原住址指认一下 " 作案现场 "。
幼时的王濛顽皮、执拗,即使玩纸枪炮炸破了手,也改不了她贪玩的属性," 看都看不住,一转眼没了,出去了。" 王春江说。
直到 8 岁那年,一次跳远,冥冥中成为这个女孩结缘体育的一个开端。
业余体校教练马庆忠看到王濛的跳远成绩后,笃定她是可塑之才,先后两次登门拜访王濛父母,试图说服他们让女儿进体校。
王春江夫妇却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早就为王濛做好了人生规划。像大多数父母那样,他们希望她认真读书,接下来考初中、读高中、上大学,将来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童年时的王濛
而小王濛,却让父母的计划落了空。三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放学后偷偷跑去体校,跟着教练上冰。尽管没有任何基础,她仍旧比其他孩子做得好。
那是她第一次体验到滑冰的快乐,日后王濛形容当时的感触," 像只小燕儿,飞起来的感觉太好了。" 她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看着眼前这个拥有运动天赋的女孩对滑冰有热情,马庆忠再次去到王濛家里劝说。" 三顾茅庐 " 后,他终于如愿收下这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