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王濛,刚刚长到 10 岁。没有人知道,若干年后的她,将会成长为获奖无数的世界冠军。也没有人知道,她会凭借除专业能力之外的鲜明个性,一次次火出圈 ……
王濛(中)
在成为 " 大魔王 " 的路上,过早被看好的王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正式学滑冰后,需要克服的问题接踵而至。当时的体校住宿环境差,床是由几块木板临时搭建而成的,屋里冰冷潮湿,没多久,王濛和其他伙伴们的身上就起了湿疹。
上冰训练的条件也不尽人意。冰场在室外,白天一旦出太阳,会导致冰面融化,为了在结实的冰面上练习,他们通常要等到凌晨一两点钟浇冰后,才开始穿冰鞋上战场。
最初练习时,王濛脚小,找不到合适的冰鞋,经常会把脚磨破流血。但她从不叫苦,只要能上冰,就永远是一副畅快的模样。
等到年纪渐长,身体逐渐发育开来,王濛的体重蹭蹭窜了起来。过高的体重,使得她逐渐丧失滑冰的优势,连最初看重她的教练都叹了气。
不服输的王濛在妈妈的管理下,正视自己的窘境。她努力减肥,除了每天风雨无阻地坚持跑一万米外,只吃一小碗饭,饿了就啃黄瓜充饥。
一年多之后,瘦身成功的王濛得以重新归队。
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就发生在此事之后。16 岁那年,她因参加一场体育赛事,被国家队选中,从此开始了 " 濛主 " 传奇的开挂式人生。
王濛到底有多厉害?
她七次打破女子 500 米世界纪录,蝉联世界比赛冠军长达五年;
在两届冬奥会上,中国队共获得 7 枚金牌,她一人独占 4 金;
2008 年的国际大赛中,王濛成为短道速滑女选手滑进 43 秒的第一人;
此外,她还拥有 51 个世界冠军头衔 ……
美国名将阿波罗曾说,短道比赛不可控因素太多,对胜负很难作出绝对准确的判断,但 " 有一个项目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就是女子 500 米,(冠军)肯定是中国王濛的 "。
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 500 米夺冠后,开始发烧,甚至到了需要吸氧的程度,此时她也正处于生理期,教练建议她退赛,王濛却坚持上场。最终,她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一举拿下 1000 米的金牌,以及 3000 米接力赛的冠军。
就像队员们给她起的那个外号," 王大拿 ",意思是,只要有王濛在,就能拿冠军回来。
不过王濛也有沮丧的时候,有时因被判犯规,她会气冲冲地跟裁判员对峙,尽管最终的结果不会改变,她依然要让对方知道," 下次再给王濛判罚,可判可不判时,要好好想一想。"
为杜绝赛场上与别国队员因碰撞推挤而被判犯规的现象,王濛曾暗暗发过一次誓,她要让所有国家的队员都跟不上自己," 让你们连我屁股的影都看不见,看你怎么判我。" 王濛在一次采访中说。
王濛:我看你这么判我
很多时候,她都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她最擅长的 500 米速滑比赛中,王濛通常会以碾压式的实力甩出其他人很远,最终伴着解说员激动的口吻,毫无悬念地滑过终点线。
王濛自信、直爽、叛逆,也霸气,她永远抱持着 " 我不要第二,就要冠军 " 的信念。
这种自信源于实力,她总是毫不谦虚地宣称自己 " 在 500 米速滑比赛中无对手 "。因此很多时候,赛场上的王濛,看起来格外放松。让她出圈的 " 背手滑 "" 大爷遛弯儿式 " 场面,频频出现在多次比赛的视频中。
2013 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 1500 米预赛上,所有对手都在奋力冲刺,只有王濛背着手,跟在后面 " 遛弯儿 "。
只剩下最后四圈时,其他人开始拼命加速,王濛依旧不紧不慢地滑。当解说员 " 恨铁不成钢 " 般地加快解说语速时,王濛始终保持着我行我素的姿态。
2013 年短道速滑世锦赛,王濛背手 " 遛弯 "
直到最后的两圈,大魔王才真正发力。她在一瞬间超越了所有对手,滑行到了第一位,而这一过程中,王濛全程背着手,连摆臂的动作都没有。直到滑过终点线,都是一副轻松自然的状态。
美国 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曾评论道:王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超越任何选手,是世界上最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