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面对媒体 " 为什么喜欢背手滑 " 的提问时,王濛却以一贯的幽默口吻回答说," 你得装啊。就是滑不动,这手也不能拿下来。" 东北人的直言豪爽可见一斑。
然而这样一位顶着无数光环的大魔王,也有被制服的时候,那个人就是李琰,也是后来与她情同母女的恩师。
2006 年,40 岁的李琰被聘请回国担任短道速滑国家队总教练,此前,她曾是国家队运动员,退役后在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等地担任短道速滑教练。
直言直语的王濛遇到雷厉风行的李琰。一个是 21 岁,年轻气盛的世界冠军;一个是人到中年,执教多国速滑队的专业教练。
王濛 李琰
本质上,她们是性格相似的一类人。同样美誉满身,同样不轻易服输。因此,自打相识,两人的关系就是从敌对状态开始的。
李琰的到来,使得原本负责王濛的教练回到了地方队,这是第一个让她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加上自国外归来,李琰在训练方式和训练力度上都有所创新,使得王濛感到不适应。
另一个让她讨厌的小细节是,王濛无法忍受李琰在说话时夹杂英文。种种矛盾,让缺乏沟通的两个人逐渐疏离,甚至暗中积下怨愤。
她能明显感受到,李琰将训练的精力放在了更年轻的一些队员身上,比赛前也总跟他们商讨战术和注意事项,而对王濛的关注则有所缺失。
2007 年,长春亚冬会短道速滑 500 米决赛现场,王濛冲线夺冠后未与一旁的教练李琰击掌。女子 1500 米决赛后,最被看好的大魔王只摘得了铜牌。当媒体的镜头对准王濛时,她有些赌气地说:" 教练没有给我制定任何战术,只问过我一句话‘你知道怎么比吧’,所以我会自己申请回地方队,国家队的训练不适合我。"
这段赛后发言充满了火药味,有媒体以 " 炮轰 " 教练为题,将师生二人的关系写进新闻。话题沸沸扬扬见报,王濛很快就因当时的言论受到禁赛 3 个月的处罚,李琰也被要求反思。
有了这段经历,两个人都试图多沟通、了解对方。等到再次面对面相处时,她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目标:都想为国家多拿金牌。
" 只要目标是一致的就可以了。" 王濛说。她开始乐意跟李琰交流,无论是战术、训练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有时还会和李琰开开小玩笑。
另一面,李琰注意到王濛与众不同的滑行姿势容易对腰部造成损伤,便当着全队 20 多人说道:" 像你这样爆发力好的选手,不需要一直这么磨。什么时候你觉得训练强度够了,你可以不滑。"
这给了爱面子的王濛,足够的虚荣心。
李琰的用心不止于此。为更好地挖掘王濛在短道速滑 500 米项目中的优势,很多时候,她会留下王濛,单独对她进行加练。受到特殊对待的王濛,感到自己被重视,更加努力地精进自己的滑行技术。
" 我们东北人好面,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看到李琰教练给我台阶,我就会更加努力,绝不给她丢脸。"
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点点变得亲近起来。
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的赛场上,王濛卫冕女子短道速滑 500 米的冠军后,先是在场地上滑了一圈,之后朝着李琰坐着的教练席跪倒,连磕了两个头,随后起身冲向李琰,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痛哭。
王濛跪拜恩师
王濛感激地说:" 是她教会了我 500 米究竟该怎么滑。"
时隔 9 天,她以 1 分 29 秒 213 的成绩夺得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 1000 米冠军。至此,李琰带领的速滑队史无前例地包揽了女子项目的全部 4 枚金牌。
王濛因此称李琰为," 改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从最初的 " 炮轰 ",到冰释前嫌,所有的不快都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的一个拥抱中结束。
王濛甚至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透露,如今的她与李琰教练几乎每天都要联系。有一次训练时,正赶上恩师去美国度假,两人便每日互通邮件,及时分享和聆听各自的生活日常。
而关于两人此前的 " 是非恩怨 ",李琰的回答似乎给了我们另一个答案。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李琰曾说起见到王濛的初印象," 很有个性的一个小孩,实力非凡,但我当时看她就是‘挑刺’去的,我必须看到她的缺点,才能帮助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