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二楼,俯视看着这座院子,本身建筑中自带的那种方方正正的透视线,张艺谋脑海浮现几个大字 " 没有规矩,哪来方圆 ",当下决定就拍 " 规矩 "。这下不仅背景改了,整个故事的表现也都改了。
当时这部电影的监制侯孝贤前去探班,到了现场相当惊讶,生活的东西看不到,映入眼帘的都是仪式。
" 完全用一种绘画的方式去拍一个隐喻和象征的一个故事,一种氛围。"
张艺谋后来再看那段创作经历,觉得自己那时候其实就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寻找一种造型风格,让这种造型风格成为故事的一种承载。
这种造型风格的进一步延展,就是《英雄》那种对于大制作的掌控感。
当时《卧虎藏龙》正在海外市场上横行,制片公司老板江志强敏锐察觉到海外市场,于是全力支持张艺谋拍摄这部古装武侠片。电影《英雄》剧照
原本《英雄》是作为文艺片在推动,硬是在江志强的支持下,成了张艺谋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商业大制作。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甄子丹 …… 张艺谋后来自己回忆那个阵容,都觉得 " 是个绝唱了 "。
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不仅海外市场欢迎,国内商业片市场也正处在井喷期。乘上我国加入 WTO 的东风,《英雄》在内地开启大片时代。
在那之后,张艺谋不断地去触碰大场面、群像的创作,对集体形象的一种艺术上的把握,一度成为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标签。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包括他最擅长的" 人海战术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用人做背景板来展示权力和宏大;在 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千人一面的表演。
彼时,张艺谋的造型技术已然在国内首屈一指,他几乎对表现 " 集体 " 这件事持一种偏执态度,就像是一种经历过创伤之后,做出的应激反应。
这既将他推向国师的位置,同时也被外界诟病。
有一种声音认为,在某个阶段,张艺谋这段时间的创作对集体展现出一种崇拜和迷恋,而忽略了具体的个人,后者被工具化。
这一点,在追求个体表达的二十一世纪,尤为醒目。 不敢忘记我是谁
回过头来看,张艺谋走过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发展的节点上。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90 年代全民求知若渴、二十一世纪电影进入商品时代 …… 这个过程中,张艺谋遭遇过各种各样的情况。
有获得荣誉、蜚声海内外的时候,也有备受质疑,遭遇诋毁的时候。这些张艺谋都知道,他坦言," 我也不太爱惜自己的羽毛。" 张艺谋的传记作者方希评价他: " 在一条路上,有可能跑的是一个荒野,有可能跑的是一个繁华的街区,我就觉得,他一直在跑。周围总是有很多的喧嚣,有人跟他一起跑,有人中途离开,有人喝彩,有人向他扔臭鸡蛋,但好像从来没有影响他的速度。"
许知远问他,你就没有某一个狂喜时刻吗?张艺谋说没有,电影宣传、得奖的时候,拍过很多所谓展现 " 狂喜 " 时刻的照片,但他内心真实的状态永远是很平静。因为但凡做得好一点,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你曾经是谁。
或许,成为大师的同时,也自有其残酷的地方。
今年冬奥开幕式和闭幕式,依然能看到张艺谋对极致的追求。但他对集体的理解,却在发生变化。很多在他之前节目中担当背景板存在的人,如今成了舞台上的主角。不管是开幕式没有一个明星的创意,还是闭幕式成了全体运动员的大联欢,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也因此而受到全球追捧。
针对这一次开闭幕式,关于 " 张艺谋太懂中国人 " 的评价被讨论了很多,这样的褒奖,或许是他最愿意听到的话。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和网络
参考资料:
1.《影响》第 2 集 :时代人物张艺谋
2.《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张艺谋
3.《张艺谋:迄今为止还是追求 " 语不惊人誓不休 "》 娱乐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