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昆(雷佳音饰)
当长子周秉义即将乘上前往江辽的火车前,周母将自己攒的一沓钱塞进大儿子的手里,用含着泪光却面带微笑的脸望着儿子,坚定地说:" 穷家富路。"
" 富路 ",是当时不少青年对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未来之期许。
当然," 穷家 " 也是。
▲长子周秉义临行前,周母将自己攒的钱都给了他
梁晓声在原著里写道:" 贫穷在许许多多中国人身上造成的痕迹,非‘惜物’二字所能概括。它像基因代代遗传,即使某物只不过是针头线脑或小半张彩纸,他们往往也会保存多年。"
1973 年的春节,猪肉每斤 4 毛 8,周秉昆的月薪不到 24 元,一年到头努力攒肉票买肉,只有逢年过节时家里才敢吃一回猪肉。
周秉昆被托付去送钱的寡妇郑娟(殷桃饰)家更惨淡。" 两串糖葫芦能挣一分钱 ",郑娟自己则穿不起换洗的第二条棉裤。
▲郑娟(殷桃饰)
剧情没有用煽情或说明性的对白来呈现这种普通人家的窘困,而是通过轻浅的笔触白描带过。
周父来到更贫穷的贵州山区时,在路边遇见一个女孩抱着一条小狗,女孩恳求周志刚收养小狗,否则它就会被吃掉。
周志刚惊讶不已:" 你们这地方的人,连狗都吃?"
女孩平静地说:不是的,实在是太穷了,没东西吃。
▲《人世间》剧照
其实人不怕穷,怕的是没有路。尤其是对周秉昆一家人而言,五六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工作就是一个人的命根,个体的就业面比较窄。
周秉坤失业后,喜欢他的姑娘春燕说了一句 " 每个人只有一次分配的机会,如果不服从分配,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足以体现。
▲《人世间》剧照
周秉昆想找 " 姐夫 " 蔡晓光帮忙进拖拉机厂,蔡晓光也毫不客气打消了他的念头,告诉他,想进厂,只能退一个、补一个。
这些都是与今天的我们不大一样的遥远时代,剧情用简单平实的对白,一刹而过的桥段将历史的细部勾勒出来,一一呈现我们眼前,拉开一幅精致而不花哨的时代变迁画卷。
时代的细节,还无处不体现在影像呈现的东北质感里。
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带绒毛帽的军绿大衣,因寒冷而凝聚在一块儿的人们,以及从直言直语里哈出来的热气儿团,灰瓦巷子和的一米厚的冰面,国营友谊商店和凭票入场的大众浴池 ……
▲《人世间》剧照
是的,它们遥远,陌生,但对于我们的父辈母辈,它足够真实;对于观看旧时代的今人,它贵在真诚。
不甘的身不由己者
和小说一样,《人世间》的叙事视角,主要是从小儿子周秉昆说开的。
相较于大哥和二姐,周秉昆读书不行,脑子不灵光,看似对爱情没有奢望、对事业没有野望,但他为人古道热肠,对友仗义,对母孝顺。他与工友搭伙买猪肉,用白糖换红糖,生活的智慧也并不低。
▲周秉昆与其他人一同集资为常进步买人工耳蜗
让周秉昆这号人物得以立起来,必不可少的,是他与工友 " 六君子 " 之间的友谊刻画。
为了让工友们分到猪肉,周秉昆挺身而出;吕川、唐向阳互相谦让厂里唯一的高考名额;出渣车间出了事故,一行人共同承担;周秉昆受冯化成连累入狱期间,其他人常常偷偷去秉昆家替郑娟分担难处 ……
▲周秉昆受冯化成连累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