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我认可你在短视频上面
你所设计的给自己设计的一个特点,
但毕竟还是个唱歌的表演,
所以我可能就没有办法。"
中文翻译成中文:你的油腻比你的歌声更博人眼球。
再理解得深一点:这种油腻,难登大雅之堂。
你说田一名自己不知道这点吧,那也不是。
从他在各个平台上的昵称 " 田一名爱唱歌 " 来看,他确实始终都有对音乐的一份执着。
但他更明白,比起他好好唱歌,别人更爱看他的油腻模样。
比如说,前阵子田一名在网上发布了两首翻唱歌曲《孤勇者》和《Stay》。
这回,他没有做油腻的表演,真的就只是好好唱歌。
单看数据的话貌似还不错样子;可实际上,比起他那些出圈的油腻视频,这个数据连一半都不到。
点进去后,弹幕上可以看到很多 " 牛逼 "、" 火钳刘明 "、" 卧槽好听 "、" 挽回形象 "。
但同时,也有不少的人写下了" 没用的,我晒干了沉默 "、" 认真起来也很油 "。
因为油腻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关注他,
因为油腻他才获得了节目的邀请,
但其背后代价也逐渐凸显出来了:大众早已无法脱去有色眼镜看他了,小丑没有扮丑,但还是让人觉得好笑。
讽刺吗?
以前好好唱歌没人看,摆烂扮丑了反倒有了流量。
而对于田一名而言,油腻这个人设一旦立住了,就无法轻易改变。
怎么说这种人设呢,
说好听点叫做没有包袱,
说轻了叫做自毁形象,
说重了叫做折损自尊。
其实自古就有扮丑、耍宝、搞笑,来取悦大众的职业 / 节目,颜酱并非要一棍子都打死。
差别在于,有的幽默来得高级,有的快乐来得低俗。
我佩服那些敢于自黑自嘲、娱乐大众的心态,但我也反对无底线地配合大众低俗趣味的作怪。
但可悲的是,如今靠 " 作怪 " 吸引流量的人却不止田一名一位。
随便举几个例子:郭老师 ( 耶斯莫拉 ) 、铁山靠 ( 窝是嫩叠 ) 、风小逸 ( 吃桃桃 ) 、贵州牙妹 ( 打掉自己门牙 ) 皆是如此。
不禁让人反思: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靠这条路出圈?
其实这和观众们的审美和格局也息息相关。
如今,大家都太喜欢看一些视觉上有冲击力的东西了,并容易一味地寻求刺激。
那母猪上树也是视觉冲击,但这美吗?
也许有人会把这种错误审美归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