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数据,去年 7 月 A-SOUL 的队长 " 贝拉 " 在 B 站举办了她的生日会直播,到生日会结束时,她 7 月的舰长(非优惠价,舰长 198 元 / 月)数目破万,这是 B 站第一个达到万舰的虚拟偶像。
乐华的资本梦,永不言弃
实际上,目前的外部环境对艺人经纪公司而言并不算友好。
疫情冲击,商务演出、演唱会、线下见面会等活动遭遇不同程度的停摆,对艺人管理而言,减少了一部分活动收入。同时,国内娱乐环境的监管空前加严。各平台偶像选秀综艺停办,粉丝禁止打榜做数据,各类综艺节目减少明星娱乐成分,《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被整改,流量明星成为一个负面词汇。
乐华作为一家以偶像艺人为核心资源的公司,通过粉丝经济获得营收,在资本场上似乎缺乏绝对的说服力。
而这种脆弱感,一直贯穿乐华的整个资本之旅。2015 年乐华登陆新三板,挂牌上市,被称为内地 " 艺人经纪第一股 "。
彼时这家公司的看点在于,韩庚是乐华最大的卖点,也是它的股东之一。当时乐华对于韩庚工作室的采购金额,占公司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在 30% 左右,同时韩庚通过西藏华果果公司间接持股乐华。有媒体按照乐华挂牌当日收盘价 31.8 元与韩庚的持股比例计算,预计韩庚身价涨幅超过了 8000 万元。
但是这次挂牌并没有持续多久,乐华的资本梦想比预想中更加大。
在挂牌新三板之后,开始筹划借壳登陆 A 股,2015 年年底乐华以 23.2 亿元价格将 100% 股权卖给共达电声。
从业绩上看,乐华的情况不错,2014 年至 2016 年上半年,乐华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从 1.3 亿增加至 2.76 亿元,营收复合增长率为 32.05%。
但是彼时影视市场借壳上市成为风潮,明星资本成为公司保护伞,推助了资本场上虚假的泡沫,证监会监管从严,对于乐华与共达电声的重组方案提出了疑问。
监管的压力,让乐华将公司出售金额下调为 18.98 亿元,同时将之前方案中的承诺利润进行下调,承诺 2016 年至 2018 年归属公司股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1.5 亿元、1.9 亿元和 2.5 亿元。
但是这份承诺也没有实现,2016 年乐华娱乐的营业收入为 4.74 亿元,净利润为 0.64 亿元。
2017 年年初,共达电声与乐华娱乐的重组终止。乐华借壳上市的计划失败。
只是这并没有挫败乐华的资本梦,2018 年乐华从新三板退市,开始计划 A 股 IPO。
现在看来,乐华的这个决定也是大势所趋,在 2016 年的上市热潮过后,随着影视资本趋于理性,新三板融资难等问题出现,2018 年新三板上掀起了一股影视公司退市潮,和力辰光、嘉行传媒、开心麻花、唐人影视等纷纷撤离新三板,乐华也随着大流一起退出。同时迅速开启了 A 股上市计划。
只是 A 股市场一直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苦苦挣扎,外边的人想进入却不得其法。乐华始终没有找到进入 A 股市场的法门,公开资料显示,从 2018 年 4 月乐华娱乐开始接受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辅导,2021 年 6 月停止辅导。
这个期间,乐华虽然没有成功登陆资本场,但是乐华的融资进程却没有停止。数据显示,从 2012 年 10 月到 2021 年 7 月,乐华经历了三次融资,A 轮融资数额没有公布,但是 B 轮华人文化融资达到 2.55 亿元,去年 7 月的战略融资,字节跳动、阿里皆成为乐华的股东,两大巨头冲着偶像艺人,也冲着正在攀升的虚拟偶像经济。
到了现在,乐华转战港股市场,公众对于乐华的资本进击态势表示关注,但是对于其能否顺利登陆港交所却不敢保证。相比几年前,乐华作为一家公司,其营收来源更加单一,依赖明星资源,娱乐监管与粉丝经济的被动退散,又让艺人经纪公司出现不可预计的风险,流量商业变现已经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在如今飘忽不定的娱乐市场上,公司仿佛在悬崖边上跳舞。
舆论市场上,有人直言不讳,是王一博、范丞丞等为乐华鼎力护航,乐华才有资格敲响港交所的大门。但是王一博们在现阶段是不可复制的,很有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唯一一张王牌,这种情况下,乐华能否挤进资本场,该忧愁的事情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