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作者蓝鲸传媒
如果你在内娱追星,十有八九躲不过乐华这个公司。前有韩庚、周笔畅,后有王一博、孟美岐,乐华几乎见证了内娱的变迁。
3 月 8 日晚乐华娱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顺利的话这家国内最大的造星工厂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虽然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仔细翻阅了乐华的招股书之后,我觉得内娱完了 ……
饭圈女孩的辛苦打投和卖力氪金,终于在乐华的招股书中见到了 " 声响 "。
招股书中披露了从 2019 到 2021 年期间乐华的财务情况,作为充分享受国内偶像选秀红利的娱乐公司,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这场声势浩大的金钱游戏的另一面。
据招股书,乐华娱乐在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的营收分别为6.314 亿元、9.22 亿元、12.9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3%。同期其年利润分别为1.193 亿元、2.919 亿元、3.35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67.6%,毛利率分别为 44.26%、53.47% 和 46.65%。和影视圈其他同行相比,这个毛利率并不低。
和其他影视公司内容制作、艺人经纪两手抓不同,乐华的主要业务都以艺人经纪为核心,分别是艺人管理、音乐 IP 制作和运营、泛娱乐业务。其中最重要的业务为艺人管理,从 2019 年到 2021 年,这一板块对营收的贡献占比从84%上升到91%。
这个极端数据背后是一个更加极端和悲凉的现实。
艺人管理下主要有两类收入,一类是参与商业活动,例如代言、推广;另一类则是提供娱乐内容服务,也就是出演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前者在这项收入中的比重从 2019 年的59.8%增加到了 2021 年的78.5%。
可见乐华家的艺人赚钱主要还是靠代言和商业推广,这也印证了外界关于偶像的另一则刻板印象 " 偶像没有作品,都在割粉丝韭菜 "。
虽然从客观来看,粉丝对于偶像的业务能力要求不那么高,但终究是期待看到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偶像,而不是在直播间努力卖货的销售员。
商业代言本该是艺人影响力的重要兑现途径,但在如今的环境下却变成了赤裸裸的割粉丝韭菜行为。2021 年不少乐华艺人接到不知名品牌代言,粉丝曾吐槽乐华为赚钱不断给艺人接微商品牌代言。
接商务割韭菜赚钱了,作品自然跟不上了。
虽然统称为艺人,但如果按照如今娱乐圈的细分方法,乐华旗下的艺人属于偶像艺人,最主要的作品是音乐,因此乐华的音乐 IP 制作与运营为其第二大业务。
2019 到 2021 年,该领域收入分别为7470 万、9270 万和 7770 万,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 11.8%、10.0% 及 6.1%。
王一博作为乐华的台柱子展示了超强吸金能力。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两首数字单曲《无感》和《我的世界守则》分别卖出 1700 万张和 1500 万张,这背后都是粉丝的真金白银。
但这种超强的粉丝战斗力同时也显示出了局限性,由于 2021 年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饭圈整治措施,其中就包括限制数字专辑单人购买数量。从数据来看粉丝省了 2000 万,但乐华也少赚了 16.2%。
专辑限购政策直接影响营收背后则是华语音乐不景气的现实,粉丝将偶像的音乐专辑买上销量榜前排,但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脍炙人口的好歌,一旦 " 刷量 " 被 堵死,谁在裸泳一览无余。
娱乐圈讲究番位,乐华招股书中公司内部艺人番位也一览无遗。
创始人兼股东的韩庚自然排在第一,第二位则是通过《陈情令》爆红的王一博。
王一博对于乐华究竟有多重要呢?说大半个乐华靠他来供养应该并不为过。
2019 年《陈情令》一炮而红,主演之一的王一博自此成为了顶流,地位稳固,直到今天。前文提及王一博两首数字单曲《无感》和《我的世界守则》分别卖出 1700 万张和 1500 万张,以 3 元每张的价格计算,这两首单曲为乐华带来接近 1 个亿的收入。而王一博在代言上则展示了更强的吸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