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被她的实力征服,再去主动了解她台下的努力。
孟美岐的 C 位出道,逆风翻盘,就成了 " 努力有意义 " 的最佳诠释。
比之吴宣仪,她显然更容易被女孩们投射情绪和欲望——
外貌条件一般,天赋普通的女孩们凭借努力、实力,也能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上花路。
这也是偶像在达成观赏性之外,应该追求的更高境界——能给粉丝提供精神力量和引导。
但,努力,只是孟美岐爆红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因为她是诞生于偶像元年的第一个女团选秀冠军。
必须承认,内娱任何节目,第一年,永远都是有实力的人最容易出头之时。
因为那是观众的新鲜感最盛之时,也是资本对怎么干预割韭菜还处于混沌摸索之时,而非绝对掌控之时。
孟美岐,乘此东风,又迎合了彼时内娱正流行的 " 女汉子 " 审美,颠覆传统女团的甜,展现女孩的酷和力量感。
顺便给实力爱豆打了个样。
努力和运气,共同造就了孟美岐在爱豆时期的爆红。
从这个层面讲,孟美岐的成功,有如今许多爱豆难再复制的偶然性。
但讽刺的是,她之后的失败,又几乎是绝大部分爱豆身上的典型境遇。
几乎所有人都能说出孟美岐路人口碑滑落的分水岭——
转型演员之后。
但我始终觉得,孟美岐在转型之后的狼狈,不是她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那么简单。
反而,因为她在内娱爱豆行业(假设有这个行业的话)的成功,让孟美岐似乎成了在验证内娱爱豆转型演员这条路上," 努力无用 " 的那个最有说服力的 " 实验品 "。
什么意思?
孟美岐其实最大程度的展现了,爱豆做演员的不合适,和不得不转型演员的无奈。
首先,她身上几乎集合了爱豆转型演员的典型诟病——
比如,才不配位的空降资源咖。
爱豆因为流量加持,初入演员局时,就能手握不错的牌面。
孟美岐因为内娱第一个女团 C 位的身份,流量不小,所以受公司力捧,转型演员后更可以说是狂揽资源。
第一部戏《诛仙》就是大 IP 大银幕的女主。
上表演综艺,前后被李冰冰、章子怡力捧。
如今又出演主旋律电影的大女主。
但,资源砸下了,她们却很少 hold 得住。
为什么?努力也无法拯救的演技差。
孟美岐教后辈 " 演戏 "
孟美岐在表演上的毛病,是半路转型的爱豆最容易进入的两大典型误区之一——木。(另一类误区:过于灵活,详见吴宣仪)
为什么木?
一是因为,作为爱豆半路转型,在演员上,她无天赋可发挥,无专业积累可运用,甚至因为是空降影视圈,经历一片空白,所以无法对这行产生最基础的共情和热情。
这一点,在还算 " 努力 " 的孟美岐身上展现得特别清晰。
因为她其实也算想演好戏的那类爱豆。
但人在面对必须完成的任务,和熟悉、热爱的任务时,是不同的。
一个细节对比——
孟美岐在谈及唱跳歌手相关的问题时,她并不木。
她有情绪,有表达欲,有争强好胜的欲望,有往深处琢磨的驱动力。
但面对演戏,她只有必须完成任务的坚持。所以在有外界可以随时求助与支持时,她不会主动自己思考琢磨。
二则是,爱豆和演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培养体系,其中甚至有不少相悖的逻辑。
比如杨紫和刘雨昕同台的一次,就可以体会几分演员和爱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