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训练,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消灭人的本能的生理反应。
而表演中,生理反应恰恰是演员需要捕捉的重要表现力。
所以你会看到,在韩国偶像训练中脱颖而出的偶像,她们演气急败坏,是这个样子的——
哪怕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素人,对于一个人气急败坏的表现,其想象也不可能是这样的。
所以偶像演戏,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是面部僵死,雷打不动,不敢做表情,因为偶像面对镜头的铁律就是:宁无表情勿露丑态。
你看得出下面的程潇,是在表现被喜欢的人在处境最惨的时候告白的心动和感动吗?
要么夸张做作、五官乱飞,对情绪捕捉极其不准确。
无论什么场景,都在试图耍帅装可爱。
因为长期的工业化训练,基本已经让他们没有什么真实的情绪记忆。
成功转型演员的偶像不是没有,但在专业上,他们甚至要比素人新演员要更用力,才能弥补在偶像工业中被杀死的灵气。
本是偶像们的内部困境,依托自身努力未尝没希望,但国内畸形的影视市场,又给偶像的演员生涯,带来了另一层悲哀——国内的影视行业,太溺爱这群偶像们了。
导致本就先天不足的偶像,还没解决自身的短板,就被一种虚假繁荣困住。
影视资本看重偶像、流量们自带的庞大粉丝群体以及粘性,对这个群体大开绿灯。
不会念台词?没关系,给你请大神配音。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的流量、偶像演的人物,唯一能看出演技的,竟然就是配音。
如今甚至发展到剧扑了,粉丝还要反过来怪配音演员配得烂。
口碑和演技受到质疑?没关系,大导给你背书。
偶像这一群体进入影视圈后,娱乐圈突然出现了很多,大导集体失智把臭硬说香的诡异场面。
经典发言之赵宝刚 " 演技炸裂 "。
经典发言之周星驰 " 有天分、好难得 "。
陈凯歌说这是资本控制下的市场的必然结果,无需过多抨击。
但最后还是补了一句 " 没有演技万万不可 "。
可凯子哥你想过吗。
如果不抨击,那么偶像流量没演技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如今,资本、大导们的溺爱,终于成功把这群偶像奶死。
以前,在他们尚且有机会磨炼演技时,资本告诉他们,不用努力啊,走个过场就行,做演员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内娱逐渐对流量和偶像祛魅,粉丝提供的那点子流量已经根本扛不起票房了。
下一步,这群没有演技也没有收视、票房号召力的偶像,便只有一种命运——被市场彻底抛弃。
回看偶像工业已经成熟饱和的韩国,我们其实不难预想这群内娱偶像未来会面临的生存图景。
和国内前几年盲信偶像是收视保障的情况正相反。
韩娱偶像一旦演技不合格,立马会引发观众抵触,导致电视剧扑街,被嘲 " 收视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