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不值得影评 ,作者向由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不值得影评(ID:B_Films)
作者:向由
前一阵子,在尽皆喧闹的热搜榜单中,冒出一个可爱的话题:
# 野原广志把房贷还完了 #。
让我们恭喜蜡笔小新的爸爸,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掐指一算,可不么?32 年都过去了。
时间回到 1990 年,在一本叫《周末漫画 Action》的杂志上,日本漫画家臼井仪人的《蜡笔小新》开始连载。这时,野原广志正式登场。
《蜡笔小新》于 1990 年开始连载,根据漫画改编的同名动画于 1992 年首播。
当然了,主角并不是他,而是他 5 岁的儿子——野原新之助。
广志早在第一集登场,存在感却很微弱。观众们记住的,是小新的调皮任性,对着鱼店老板要买蔬菜、猪肉,买不到就吐槽说:" 什么都没有还敢开店哦 "。
再者,观众记住了野原美伢的泼辣,其乐无穷的母子智斗中,斗不过就使出一记重拳。小新的小脑袋上,因此长满了土包包。
挨揍的小新
但广志的形象并不鲜明,在第一集,他只是一个下班回家吃饭的爸爸。
早期的《蜡笔小新》中,广志无非一个人肉背景板,白天上班,晚上加班,错过了太多好戏。
直到小新说出那一句 " 我们家里有 32 年的贷款 ",算是给广志的角色定下了基调: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从 1990 年开始到今年 2022 年,广志终于把房贷还完了。
用今天的话说,一员社畜。
往后的剧情里,广志的形象丰富起来,但是基调没有变。
他好色,对着年轻女性心术不端,然而没有 " 贼胆 "。他脚臭,个人卫生状况堪忧,但也安泰自如。他的工作压力一如既往的大,背着房贷,做小职员,在公司里升迁无望。他的脸越来越方了,头发也有谢顶的危机,仍要勤勤恳恳上班去。
广志噩梦里的 " 责任 "。
在奇葩乱斗的《蜡笔小新》里,广志是那个最平凡的人。
不过,或许正因为这一份平凡,产生了一份真实,这让长大的我们仍然可以向往野原一家的故事。
最倒霉的角色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看《蜡笔小新》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是 2002 年,在我居住的小镇上,开在菜市场出入口的书店最底下的书架上,是一排排的《蜡笔小新》。当时的我租书看,一天 5 毛钱,我每天都去书店换书看,看完了便重复地租。
小孩子的眼睛,看到的只有小新本人。他多么机智啊,才 5 岁大的年纪,可以将大人 " 玩弄于股掌之中 "。
而且,他似乎是无比自由的,全不顾一切的世俗禁忌,见到漂亮的大姐姐,脱口便是 " 大姐姐你吃青椒吗?看来我们很合得来哦 "。
至于野原广志,他是谁?不认识啊。
野原广志
年纪长大一点,才看到了一点野原广志,只可惜,无不都是负面形象。他似乎是陶诗中 " 久在樊笼里 " 的樊笼本笼——
明明在暗处里留心年轻的女同事,表面仍装作正人君子;
每一次,路遇美女就忍不住瞟,内在的心思大作,对着美伢却咬死不认;
他还脚臭,他还喝酒,几乎每一次应酬回家,整个人就没了人样 ……
我的印象中,我曾在类似《读者》的青年读物上,看到过关于《蜡笔小新》的一个解读。文章的大意是说,漫画用儿童的戏谑方式,解构了日本的现代社会,破除其中虚伪的构建,起到了讽刺效果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