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要被扣分。
可见,想要成为真正的精英,必须在获得优秀成绩的同时,还要兼顾各项技能全面发展。
平时的言行举止也要谨慎小心,不得越界。
所以,在评分系统的影响下,学生也被划分成了不同的阶层。
一个极端是,超级精英汇集的前段班。
这里的学生人均几千万分数以上。
囊括了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
不仅能享受到学校最好的硬件条件,还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每个人都有专门的 AI 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
而第一名的分数,高达 1 亿多分。
对其他同学而言,是完全碾压式的存在。
另一个极端是,差等生扎堆的后段班。
聚集在这里的都是分数为负的学生。
教室条件简陋,风气崩坏。
根本不见老师的身影,完全属于被学校抛弃的状态。
学生们毫无上进心,处于摆烂状态。
反正自己已经是负分,再多扣一点也无所谓。
开心就好。
甚至还拿自己做的不良行为,相互「攀比」。
优等生与劣等生,不仅受到的教育对待不同。
连平时的食宿条件也是天差地别。
优等生可以在餐厅内用餐。
分数越高,伙食越好。
前段班的甚至可以享受高档料理。
第一名则能独享特别午餐,螃蟹涮火锅。
而积分低的,只能去餐厅外的小卖部,抢面包。
显然,在评分系统无孔不入的引导下,这里的学生可谓是内卷到了极致。
这种分数至上的精英教育,本质是一种建立在教育歧视的压迫与刺激。
尖子生有着最好的学习资源,获得更多的关注。
差等生则渐渐受到忽视,失去了学习的渠道,难以翻身。
长久以往的结果可想而至。
最可怕的是,「教育歧视」还蔓延到学生心理上。
让一些很小的孩子,早早产生了成为精英、获得优待的憧憬。
虚荣心不断膨胀,几乎到了近乎魔怔的地步。
而差等生因为遭到屈辱和抛弃,陷入了自怨自艾的地步。
这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加不自信,更加自我怀疑。
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放弃的念头。
而这种唯分数教育理念,还带来另一个问题。
即,人情味的消逝。
正如学院的课程,已经全部被 AI 教授,而活生生的老师只是坐在一旁观看。
在校长看来,这就是「最科学」的授课方式。
但科学的教育,并不应当划归为机械的教育。
只用模式化的流程与法则,并不能真正地培养出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