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
是她的初心。
可惜这一路,并不顺遂。
当年考人艺话剧院,她埋头苦干。
他人犹豫,以考研做备选。
海清死磕,拼命往人艺凑。
一心学理论,练表演。
有戏,不拍。
客串,不去。
旁人频繁接戏,志在成名。
海清心无旁骛,只磨一剑。
战线从大一拉到大四,她逮着一个地方使劲。
但投入时间,竭尽全力,得不到相应回报时,打击会成倍增长。
考了两回,皆以落榜告终。
海清一下就颓了。
四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四年的学习,全然作废。
嘴里不停念叨着:" 我资质有问题,我其实不会演戏。"
迷茫时期,海清找到黄磊,问他:" 师父,为什么说人生是苦的?"
黄磊说:" 人生就是苦的,正因为甜很少,甜非常稀有,所以我们才去寻找。"
海清幡然醒悟:
" 人生就是忍耐,不停地忍耐,不停地努力,等到机会降临的时候,奋勇而上。"
没考上人艺这件事,逐渐成为笑话,时不时冒出来将她羞辱一番。
如此一来,海清怎敢松懈?
她没傲气,但有傲骨。
这份苦闷,催生出更纯粹的海清:一根筋,走到底。
2006 年,滕华涛筹备《双面胶》,找到海清。
当时她无名无势。投资方考虑到效益,迟迟不肯下注。
黄磊也劝海清,很有可能轮不上,如果遇到合适的戏就去拍,不要等。
海清偏不。
她谨记一个字:等。
途中,几个作品找来,片酬丰厚。问她演不演。
" 不演。"
还有的戏约,剧本有底。
" 还是不演。"
不给自己留丝毫退路。
等不到《双面胶》,她就一直不挪地儿。为人,够倔。从艺,够绝。
这一回,命运没有辜负她。
海清等来《双面胶》。
麻辣媳妇胡丽鹃,为她开辟一条 " 媳妇 " 之路。
而后。
少女演到老年。
妻子演到母亲。
娇蛮的,市侩的,泼辣的,倔强的。
角色有缺陷,有棱角。
往往揪着心,顶着嗓子眼儿。
稍有不慎,角色人设崩坏,演员口碑崩盘,皆是常态。
海清没管得了那么多。
接到戏,演好来。是她的使命与信念。除此之外,不顾其他。
而当她人入中年,困在 " 国民媳妇 " 的头衔中,几近于被定型时,依然人如利刃,破局而出。
这种破局,同样需要绝决。
打破固有的——
形象、方法、经验、感受。
创造崭新的——
人物、灵魂、命运。
这谈何容易!它需要一个演员,用 N 倍的天赋,N 倍的努力,去应对。想走捷径,挣快钱,都会提前撤场。
比如刘涛,不再在角色上用力。
比如童瑶,演谁都是顾佳。
海清不是。
她再度以夺舍式表演,深入行业,去彻头彻尾改变。
拍电视剧《心术》。
她跟随护士,到医院实习。
手术室连轴转,十几个小时,她死守在一旁。
生死存亡之前,秉着一口气,丝毫不敢马虎。
演完以后,已经是半个医护。
拍电影《赵氏孤儿》。
导演陈凯歌临时起意,让她给两个婴儿喂奶。
海清想也没想,撩起衣服直给。
引起轩然大波。
但,喧哗是外在的。
笃定才是海清的。
接受采访时,海清说:" 尺度都是杂念,底线也是杂念,因为都不是从角色出发的,都是从自我出发的。一个好演员,应该在表演时不设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