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仅此而已。
有的在过度追求节目热度中舍本逐末,反靠撕逼博眼球、赚流量。
有的则沦为演员昙花一现的舞台,收获一片掌声之后迅速回归沉寂。
因为当节目结束,演员走入现实时,依旧空有才能,用武之地寥寥。
所谓的节目初衷,也只继续停留在节目里。
归根结底,这也是对演员的一种浪费。
龚俊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用配音的理由——
沟通成本高、台词修改、时间有限。
而配音省时省力专业度高,看似高性价比,实则折射出了市场的浮躁。
一部剧的诚意,在愿不愿意花时间打磨的功夫上,就得以尽显。
而尴尬的地方在于," 时间成本 ",正是启用配音最常见,也最没底气的理由。
当本该潜心打磨剧作的功夫,让位给不痛不痒的一句 " 时间有限 ",又是一种多大的讽刺。
制作精良不应只限于画面,听觉和视觉的统一审美,也不应沦为奢望。
可如今制作周期趋短,审美底线渐低,不仅配音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演员的发挥和锻炼空间也遭到挤压。
配音演员对角色的了解,只基于简介或导演的讲解,以及模糊的毛片,便被赶鸭子上架。
对于演员来说,即便有意愿和能力,却也得不到锻炼和施展的机会。
配音从被捧到被骂, 或许也不失为一次乱象的映照。
乱而后定的最好局面无非是——
让 " 被嫌弃的 " 配音演员,荣归最能发挥价值的本行——动画配音。
不用费力不讨好,给烂演技兜底。
让丧失羞耻心、浑水摸鱼的 " 哑巴演员 " 充分暴露。
也让有进取心的年轻演员不反为异类。
怕只怕,当观众在粗制滥造的音画拼贴中失了敏,演员荒废所长,配音演员终归只是徒背了骂名。
在观众的耐心被消耗殆尽之前,拾起良心,升级审美。
或许一切还不算太晚。
请国剧别再滥用配音了